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清朝问鼎中原

时间:2017-07-21编辑:梓岚

皇太极生前没有立太子,因此,1643年9月21日他突然去世后,皇位归属问题立即成了清廷内部各派势力争夺的焦点。

当时,除皇太极之外,清政权另有7位高层决策人物,按级别排序分别是: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6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14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长子),英郡王阿济格(努尔哈赤第12子),豫郡土多铎(努尔哈赤第10子)和颖郡王阿达礼(代善的第3子)。

其中礼亲王代善时年60岁,虽然位居7大亲王、郡王之首,但他一向与世无争,不愿惹是生非,无心承继皇位。郑亲王济尔哈朗时年44岁,生性谨慎,明哲保身,又属旁系,缺乏嫡传的资格。若论资格和实力,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异母兄弟多尔衮是竞争皇位的主要对手。于是,各方势力围绕这俩人形成两派力晕,属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和正蓝旗拥立豪格,而正白旗与镶白旗拥立多尔衮,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时年35岁。在清朝的开国历程中,曾经带兵四处征战,屡立功勋,佐助父皇成就大业。但是,比较而言,多尔衮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多尔衮33岁,辈分上是叔叔,年龄却比豪格还小两岁,也是久经抄场,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而且,自1631年皇太极设立六部以来,多尔衮一直是皇太极治国理政的得力助手,主持吏部长达]4年之久,人脉深厚。在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宗室暗中支持他。

由于双方旗鼓相当,掌有两红旗的代善和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又模棱两可,皇位之争僵持不下。多尔衮见自己没有完全取胜的把握,于是迅速提出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出面辅政,等福临成年后归政。

多尔衮这一建议大出众人所料,原处边缘地位的济尔哈朗突然找到r提升位置的机会。于是,多尔衮这一招首先得到了济尔哈朗的支持。而对于支持豪格的两黄旗来说,他们坚持的是“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了。可见,只要立的是皇子,只要能保证黄旗的地位,无论是立豪格还是立福临,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

这样一来,多尔衮逐渐占据上风,豪格只能被迫做出妥协.双方共同拥立皇太极的第9子——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承皇位,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出面辅政。这个提案得到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通过,帝位终于有了着落,1643年11月18日,祸临继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在大清国开拓新纪元之时,明五朝却从此告别了历史舞台。1644年3月19日,李0成攻下北京,唯翻了明E朝,33岁的崇祯皇帝在故宫后面的景山上吊自尽。

但是,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兵三桂不甘心明朝就此灭亡,派人邀约多尔衮联手对付李自成„在吴三桂看来,清军有劫掠了财物就满足然后打道回府的传统,如此一来,自己将成为明朝的头等功天下秩序也就得以恢复了。

实际上,多尔衮的R光和抱负远非吴三桂所想象,他要的是整个江山。在收到吴三桂的书信后,多尔衮顺势招降了吴三桂,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

与此同时,吴三桂正面临着李自成20万大军袭来的威胁,情急之下,只能答应多尔衮的要求。

1644年5月,多尔衮统帅满、荥、汉八旗共约14多万兵力与吴三桂的4万明军联手,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的20多万农民军。李自成兵败后.退冋北京,多尔衮乘势追到北京。李自成于6月13日退固北京后,匆忙登基称帝,闻号“大顺”。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兵,李自成觉得守不住北京,便决定撤回西安,以图东山再起。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多尔衮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率领淸军毫无阻挠地开进北京城,还招降了一些明朝官员。10月初,清廷迁都北京即位。10月31日,清朝正式宣布对全中同实行统治,改年号为“顺治”。这一年.功高位尊、权势日隆的多尔衮被加封为“叔父摄政王”,第二年又改称为“皇叔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淸政权入关之初的实际统治者。

清朝轻取北京城后,各地反清势力和企图恢复明朝的势力也蜂拥而起u早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方的明朝皇族便相继成立了数个南明政权。如,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成立了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都,等等。退至西安的李自成,仍然在陕西维持着他的大顺政权;在四川成都,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面对这种群雄割据、逐鹿天下的态势,多尔衮挥斥重兵,实施残酷的军事怔服。

清廷人关后,多尔衮首先派吴三桂、多铎和阿济格等人带兵奔赴陕西、湖北追杀李自成。当年,李自成被杀,时年39岁。1645年,多尔衮再派多铎率军下江南,渡长江,消灭了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同年,多铎率清军攻占扬州,以灭绝人寰的方式血洗扬州长达10 0,80万扬州民众多数惨遭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1646年,多尔衮又派遗豪格带兵进入四川,攻打张献忠。经过近两年的征战,张献忠战死沙场,豪格得胜回师。1646年,贝勒博洛率清军进占浙江,攻取绍兴,

迫使1645年在绍兴成立的南明新政权的鲁王退往福建。同年8月,清军追到福建,攻打退守此处的鲁王朱以海和占据此地的唐王。此后,清军相继控制了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到1651年时,西南部仍有张献忠的残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部数万人,联合南明桂王朱由榔,占据云、贵等地;东南部有郑成功、张煌言等势力占据福建继续抗清。但是,清朝已经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建立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在清廷内部,多尔衮是个权势败极强的人,他摄政后大权独揽,党同伐异。他限制了由满族贵族和重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并减少诸王对六部的兼理工作,明令诸王不得干预各衙门的政事,权力都集中到了摄政王的乎中。

出于集权的需要,多尔衮首先将矛头指向济尔哈朗和豪格。1647年,济尔哈朗的王府殿基尺寸超出规定,还擅自使用铜狮、铜鹤等饰物,多尔衮借机罢免其辅政王职务,并罚银二千两。第二年正月,多尔衮乂以诸多无关痛痒的罪名把济尔哈朗贬为多罗郡王,罚银五千两,重创了济尔哈朗的势力。同年3月,豪格从四川得胜冋朝,被多尔衮以纵容部下冒功为名,关进牢狱。1个月后,豪格连病带气,死在牢里,终年39岁。10月,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免去君前跪拜之礼,名分上成了“太上皇”,实际上把持皇权。#p#分页标题#e#

在政权建设方面,为了适应以汉族为人口主体的国情需要.多尔衮沿用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对明朝的文武官员基本上全盘接收,还大力笼络关内汉族地主,镇压农民起义军。为了安抚人心,稳定政局,多尔衮还宣布减免赋税,鼓励百姓恢复生产。

然而,对于中原汉民族而言,清朝毕竟还是异族统治,多尔衮一面倡导“以汉制汉”,一面又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而颁行了诸多弊政。

首先是颁布了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清朝统治者认为,汉人必须遵从满族习俗,把脑袋周围的头发剃掉,前面剃得露出脑心,后面稍加剃修,至也”。这是千年的伦理观,也是关乎孝道的原则问题剃发不仅有违传统,也是一种侮辱。因此,“剃发令”一出,不仅遭到汉族知识分子的抵制,也激怒了下层民众,抗清斗争此起彼伏。

另外,清军在入关后,颁布了《圈地令》,满族贵族、官吏及满汉蒙八旗对近京一带的土地疯狂掠夺、强行霸占,致使人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

掠夺来的土地需要有人来耕种,而辽东迁来的农奴人数又有限。于是,清政府便颁布了《投充令》,强迫当在这些弊政和髙压的统治下,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激烈反抗,虽然最终还是屈服于清政权的武力镇压,但是由此激化的民族矛盾和抗淸运动都一直不曾停息。

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外出打猎,病死在喀喇城(今河北省滦平),年仅39岁,316天之后,多尔衮被追尊为“成宗义皇帝”转过年,13岁的顺治皇帝亲政,清朝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下一节:顺治亲政天下大和 多尔衮被定罪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