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朝燕王朱棣与清君侧,靖国难

时间:2017-07-25编辑:历史狂流

朱允炆登基之后,所处的政治环境并不安全,好多年长的叔叔对他的这个皇位都虎视眈眈。在这些个叔叔眼中,朱允炆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孩,根本不必担心。特别是那些在边疆镇守,手握重兵的亲王,更是建文革新过程中的巨大阻力。一旦新政触及到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手中的兵权和影响力,都足以让这个刚刚稳定的朝代再次发生混乱,对帝王的统治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要想实现以文治国、施行仁政的基本国策,朱允炆首要做的便是对付这些藩王,要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铲除威胁,以防后患。在这一点上,他的老师齐泰、黄子澄和朱允炆不谋而合。

 

朱允炆知道,西汉之乱主要是因为削藩策实施的过急,没有有效的跟进手段,最终致使七国之乱,晁错也为此丢掉了生命。幸好,汉景帝将削藩的政策坚持下来了,到汉武帝时期,采取推恩令和“献金助祭的办法来削减藩国的实力,进而强化了中央集权。因此,从帝王的角度看,削藩事不宜迟,要立即执行。根据齐泰和黄子澄最开始的计划,朱允炆先是以谋逆、伪造宝钞、故意杀人等罪名,一年中除去了5位地位较低的藩王。他想以从弱到强的顺序来完成削藩任务。很明显,藩王之中,实力最强、势力最大的要数燕王朱棣。朱棣手下的兵将众多,曾经又是朱元璋很青睐的儿子,赐予了他众多的权利,让他在北平驻守。

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废黜了五位亲王,这让其他的亲王大为震惊。特别是燕王朱棣,他知道自己是侄儿朱允炆心中的头号敌手,感觉自己不久也要大祸临头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南京下来朝旨,斥责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擅自杀害吏民的罪行,并且将燕王府的官吏于谅、周铎逮捕归京。朱棣知道情势不妙,为了降低明惠帝的戒心,他便假装发疯,披头散发,在大街上胡言乱语,有时候会上前抢夺别人的酒肉饭菜,有时候还会倒卧在沟渠中,几天都不起来。张昊、谢贵听说了这一消息后,心有疑惑。于是便决定去燕王府一探虚实。当时正值盛夏,烈日炎炎,而燕王府府内却是设置了火炉,炉火熊熊。家人都大汗淋淋,只有朱棣一个人深山穿着裘袄,独自坐在火炉旁边,还大声喊着天气太冷。

张昺、谢贵看到这种情形,心中也就相信了燕王发疯的事实。但是燕王府的官吏葛诚说:燕王是假装发疯,你们千万不要被他欺骗了。”二人听了之后,心中犹豫不决。明惠帝亲自审讯逮至京师的燕王百户官邓庸,得知燕王谋反的确凿证据,所以便立刻下令张昺、谢贵和北平都指挥张信一起,内外呼合,抓捕朱棣。张信曾经被朱棣所器用,收到这个命令后,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偷偷述说了自己的心事。他的母亲听了之后,力劝儿子一定不能遵守命令,逮捕朱棣。张信权衡利害,遵照母亲的命令,换上便服,乘着妇人车,悄悄地潜人燕王府,将明惠帝的旨意告诉给了朱棣。

朱棣获悉朝旨,跪谢张信救命之恩,日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为了不落人口实,落下造反的罪名,朱棣便以清君侧为由带兵攻打京都,打出了靖难的旗号,并且信誓旦旦地说朝中被奸臣掌控,他要以太祖皇帝嫡子的名义实施清君侧”,以此来平定天下。其实,马秀英皇后并没有生育能力,她身边的几个儿子都是从别的妃子那里过继来的,先太子朱标,四皇子朱棣等都是如此。

在这场叔侄斗争中,朱允炆安插在燕王府的朝廷眼线也被朱棣买通,成为双重间谍,对此朱允炆却毫不知情。接着,燕王朱棣以装病、装疯等种种假象迷惑了朝廷,给了朱允炆很多的错觉。后来,明朝廷准备对燕王府的危险分子展开抓捕行动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计划被朱棣所知,给了他一个起兵造反的理由。

靖难初期,明惠帝对前线频频受挫的消息并不在意,只是采取了一些很平常的措施。第一便是祭告太庙,削去朱棣属籍,废为庶人,然后命令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带领士兵进行讨伐。

耿炳文带兵出师,兵众号称30万,事实上也只集结了13万人马。燕王可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深知耿炳文的用兵之术。在中秋的夜晚,他趁着南军不备,趁夜偷袭,消灭了南军的先锋部队,紧接着朱棣又在滹沱河的北岸,将耿炳文的主力部队打败。失败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明惠帝心中很是恼怒,于是便召见齐泰、黄子澄商议对策。黄子澄回道:胜败是兵家常事,不必过于忧虑。在臣看来,曹国公李景隆,是一个大材,可以加以利用,倒不如让他去前线将耿炳文替换下来吧。”

于是,明惠帝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并调集50万兵马,攻打河间,以报南军败绩之仇。

朱棣闻听说明惠帝派人将耿炳文替换了下去,而且此将正是李景隆。朱棣得知后,心中大喜不已说:以前汉高祖用兵如神,也只能带领10万精兵。而景隆竖子,素来骄傲蛮横,朱允炆竟然给他50万精兵,可不就是自毁灭亡。”

当时,辽东方面的明朝军队领命进攻朱棣掌控下的永平,永平被围,军情告急。朱棣和诸位将士商量:如果我留在这里,李景隆断然不敢来进攻的。如果我带兵去支援永平,他肯定会趁虚而人,攻打北平。到那个时候,我再率军回师北平,内外夹击,那么李景隆就必败无疑了。”不过将士们都说北平的守卫太少,不能冒险,以免丢了自己的根本之地。而朱棣却说:城中的各位将士,出战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守城还是绰绰有余的。我这次去不只是要支援永平,还想要引诱李景隆前来,将他一举擒获,一举而两得。”#p#分页标题#e#

九月,朱棣率领军队支援永平。临行之前再三叮嘱在北平留守的长子朱高炽说:如果李景隆进攻,我们只可以守城,而不宜出城迎战。”临走之前,他还撤去了卢沟桥上的守兵,以此来引诱李景隆深人。李景隆不知道这是燕王设下的计谋,他听说朱棣带兵支援永平后,便急急集结部队,朝着北平杀来。大军过卢沟桥的时候,没有看到一个守兵,李景隆心中大喜说:看,他都没有能力守卫这个桥了。”

朱高炽在城中遵守父亲的命令,守城而不迎战,就连北平城里的妇女都调动起来了。李景隆所率领的南军,却号令不严,指挥不当。他的兵马虽然多,但大都是胆小怕死之人,不敢贸然进攻。只有都督瞿能,骁勇善战,和自己的儿子带领一千多名精骑,攻打张掖门。眼看着就要攻破城门了,李景隆却非但不派兵支援,而且还下令缓攻。原来,这李景隆心眼可是很小的,他担心头等功被瞿能父子抢了去,所以才下了此等命令。燕军也有了喘息的机会,他们连夜往城墙上泼水,正值天寒地冻,第二天早上城墙上挂满了冰凌,南军也就失去了攻城的机会。朱棣打败永平的辽东军队后,又攻破了另一重镇大宁,收编了大批部队,便带兵返回北平,和长子朱高炽来了一个里应外合,对南军发起了全面攻击,李景隆哪能抵挡住燕军潮水般的攻击,因为恐惧竟然连夜独自逃到了德州。

南军将士见主帅都已经逃跑了,也就无心再战,丢下粮草兵械,纷纷溃降。李景隆败北的消息传到京师后,黄子澄害怕承担责任,于是便将这则消息隐瞒:T下来,甚至还告诉明惠帝,李景隆在北平初战告捷,不过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暂且退扎在德州,等明年春天再战。明惠帝心中非常高兴,还封赏李景隆为太子太师。李景隆算是因祸得福了,他心中自然对黄子澄充满感激。建文二年(1400)四月,在明惠帝的再三催促下,李景隆只好再次披甲上阵,带领60万精兵和燕王朱棣在白沟河交战。这场恶战,两军只杀得是昏天暗地,最后可想而知,李景隆又大败而归,南军损失十几万,状况惨不忍睹。李景隆只好又逃往德州。朱棣乘胜追击,带兵包围德州。李景隆随后又放弃了德州,逃往济南。朱棣还是紧追不舍。最后迫使李景隆仓促应战,南军十几万还没有布好兵阵,就被燕军冲垮了。

建文四年(1402)五月,燕兵过关斩将,向南节节推进。打败淮河南岸的盛庸军队之后,又横渡淮水,拿下了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江北重地后,在镇江屯兵,休养了几天,等待时机进攻京城。

明惠帝心知大势已去,只好派人前去和朱棣求和,可是这个时候的朱棣根本不理不睬,直接带兵攻到了金陵城下。这时候,朱棣的弟弟谷王朱穗和李景隆,率兵在京城把守金川门,见朱棣带兵前来,便开门迎降,燕兵立刻冲进了金陵。靖难之役也宣告结束了。

虽说从年龄上来看,朱允炫小,朱棣大;从辈分上说,朱橡是朱允炆的叔叔,朱允炆是侄子,但是从立法上来说,朱允炆是君,朱棣是臣。臣子带兵攻打京都,不管从哪一方面讲都是谋反的大罪。所以,这在朱允炆看来,天子的军队肯定要比这藩王的军队势力强很多,并且名正言也顺,怎么着都不会输得。可是,朱允炆却想错了,这靖难之役一战便是战了四年,最后朱棣贏得了明朝天下。


上一节:建文四年间的崇礼法与削藩

下一节:建文新政与靖难之役的失败

返回上一级>>>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倡文治崇儒学的逊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