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朝仁宣之治:轻徭薄赋澄清吏治的明朝盛世

时间:2017-07-25编辑:历史狂流

朱高炽没能看到的调查情况的报告,朱瞻基看了,并从中得知了额外的消息。如公元1393年,苏州这个地区虽然小,但是它的田赋占全国的10%,而与之相比的松江地区,面积虽然广大,但是人口少,其田赋只占全国的4%。到了朱捸统治的时期,这种情况则有了很大的改变。苏州和松江的田赋都增加了10%,在全国田赋中所占的份额也比较重了。正因为如此,才满足了历次战役及迁都的需要。而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郑和能够7次下西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苏松两地田赋的增加。

农业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如果气候好的话,收成就会不错。如果出现了什么不正常的天气,很可能就导致农民生活困难。如果统治者在这个时候仍然不放过农民,大力征收赋税,最终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从公元1422年到公元1428年,松江地区发生灾害,每年农民欠税的数额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么说吧,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还不上了。因此,还不上这些农民还不会躲吗?最后,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却到处都是流民。

这时候,有些官员就给皇帝出主意,建议朝廷减轻农民的税收,同时对征税过程中的腐败堕落行为大力整治。朱瞻基接受了这些建议,马上指派相关的官员管理地方财政,并去监督地方的征税行为。

公元14305月,朱瞻基开始了登基之后的第三件大事,他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低税收。之后的几个月,他又命周忱去管理这件事,尤其是苏松两地的赋税征收活动。与此同时,他还任命礼部郎中况钟担任到苏州去做官,做的还不是小官,而是堂堂的知府。对财政十分精通的周忱、况钟刚到苏州、松江就发现,这两个地方的农民因不堪忍受巨大的税收欠款才到处逃亡。

公元1391年到公元1432年,在这平凡的40年间,苏州太仓县那边的纳税户经过调整后只剩下738个。但是这个县的税赋份额并没有因为纳税户的减少而有所减轻,从而造成了农民的负担比以前还重了。经过仔细考察之后,周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制定一个标准的征税单位,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每一个县都要建立一个自己的仓库用来储存粮食;各县设置济农仓,用来在灾年发放救济;允许以金花银或棉布折算缴纳税粮;征收用于支付漕运运输成本的附加税。这些建议一方面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当地的经济。公元1433年,朱瞻基批准了周忱的这个建议,这样苏州的税收比之前减少了25%。而且,朱瞻基还说,在一些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的地方也实行这一政策。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收人,现在税收的收人减少了,要想撑起一个国家,就必须要节约用钱了。因此朱瞻基从各方面考虑应该把钱省在哪里时,他想到了边疆地区。朱瞻基希望朝廷可以收缩在边疆那边的战线,合理分配利用资源。在他看来,只要不再折腾,就能避免出现国库亏空这样的惨剧,这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十分必要且有利的。

要解决边疆问题,就需要先解决安南问题。当时在那里驻守的士兵们,正忍受着他们平时不太适应的气候。不仅如此,这些士兵还被当地的起义者仇恨,因此,时不时会被那些起义者们算计。那里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很难适应,更别提用心从政、报效朝廷了。当地的起义军队规模还不小,多次将明军击败。就是在这个地区,明朝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而且,白白投人其中的金钱和粮食也不少。不过这块地区对于明朝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就这样放任不管又觉得挺可惜的。因此,朱瞻基也为这事夜不能寐。

公元1427年,正当明军不断失利之际,朱瞻基意外的接到了前线将军传来的一封信。信是黎利亲手写的,他在信中说自己已经找到了可以统治安南的国王,希望明军尽快从这里撤退,让安南独立。事实上,在这封信还没到朱瞻基手上的时候,前线的王通已经自作主张,从安南地区撤军了。

朱瞻基想,当时朱棣之所以攻打安南,是因为它对大明王朝有威胁。现在,黎利去统治安南,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起码能保证和平。而这正是朱瞻基所需要的,也是大明王朝所需要的。如今,黎利的这封亲笔求和信正合了朱瞻基的心意。几天后,朱瞻基同意了黎利的请求。

结果正如朱瞻基所想的那样,黎利最后推翻了陈氏王朝,建立了自己的黎氏王朝。之后,他还想要朱瞻基封自己为王。但是朱瞻基不同意,最后,两方经过谈判,朱瞻基补给了他一封诏书,诏书上只是说让黎利接管安南的政务。黎利争不过朱瞻基,只好接受了这个结果。不论怎样,黎利接受了这个诏书就说明他已经对明朝称臣了。这一点,正是朱瞻基最后想要的。就这样,安南这个烫手山芋终于在朱瞻基手里解决了!

安南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大明王朝收起了向外扩张进军的计划,而事实也证明了,封建王朝的小农经济是支撑不起这么浩大的扩张工程的。

朱瞻基上位之后,拒绝折腾并不代表他不折腾。为了让南洋各国知道朝廷的实力,公元1431年,朱瞻基派郑和出去航海炫富。这已经是郑和第七次出海远航了。公元1433年,郑和的船队不仅顺利归来,还带来了很多新奇的宝物。但是郑和却死在他乡了。朱瞻基清楚地明白,再也难以找到像郑和这样的人去下西洋了。而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明王朝现在还是认真做好本土的工作要紧。所以,从那以后,他撤去了远航的船队,削减了海防与海军的力量。


上一节: 接掌帝位与火烧亲叔

下一节:微服出游的蟋蟀天子

返回上一级>>>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的蟋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