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5编辑:梓岚
《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哗然,群情激愤。甲午战争 带来的奇耻大辱,激怒了国民,有良知的知识阶层纷纷要 求改革政治、振奋图强。
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发动举子们联名上书,要求清政府拒和、 迁都、变法。18个省的1200多名举人推举康有为起草奏书。 康有为挥笔一天两夜,完成了 1.8万多字的《上皇帝书》。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5月2日,都察院拒绝接受这份联名 上书。但是,这场震荡社会的“公车上书”依然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学习儒家思想,同时吸取了西方的进化论和民主政治思想。1888年10月,康有为进京参加乡试,第一次起草了上 光绪帝的万言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变法主张虽然无人敢将他的万言 书上奏皇帝,但是康有为却因此 名声鹊起。
随后,康有为在广州、桂林 等地聚徒讲学。1891年.开始撰 写《新学伪经考》。17岁的梁启 超投到康有为门下,开始探索挽 救祖同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并 协助康有为撰成《新学伪经考》, 还组织编写了《孔子改制书》等 变法典籍。
公车上书当年,康有为考中 进士,授职工部主事,有了向皇 帝上折的机会。从1895年5月29 日到1898年11月,康有为先后三次上书光绪,要求变法。这期间,康有为还创办了《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与帝党 中开明的官僚文廷式、陈炽等人 创立强学会、创办《强学报》, 并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设立学会、报馆,为维新变法造势。
在康有为的影响下,谭嗣同(1865-1898)积极响应,研究变法理论,著成《仁学》倡言“誓杀尽天下之君主, 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 个性自由解放 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在长沙 设立事务学堂、创办《湘学新报》,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迅 速发展。
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光绪也决心变法图强。此前,洋务运动大张旗鼓地搞了 30多年, 办工厂、设电报、建海军、修铁 路、造轮船、派出留学生等等,都没离开过慈禧的支持,但是,洋务运动却没有经受住甲午战争的考验,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终结当光绪提出变法图强时,慈禧并没有反对。慈禧很清楚,变革是必要的。
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推动下, 光绪迫不及待地开始实施变法行 动,颁发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吏旧法,博采西学“以救空疏迂谬之弊”。随后的103天中, 光绪发布了100多道新政诏书,有 时!天内下发11道渝旨,令人眼花 缭乱,史称“百日维新”。
新政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军事等很多方面。
政治方面:主张精简机构; 裁撤官员;任用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准许开设报馆,组织学会。
经济方面:奖励兴办农会;商会;鼓励商办铁路、矿务;在各省设立商务局以促进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提倡实业。
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兼习中西学;设立京师大学堂及省、府、县地方学堂。
军事方面:裁减旧军,编练新式海陆军;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弓、刀、矛等传统兵器,改用枪炮。
光绪这番暴风骤雨般的变革举措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应 接不暇之中,社会为之动荡。另外,,光绪根基未稳,很多 朝15仍然听命于慈禧,对于光绪的指令置若罔闻。
同时,光绪的变法也触犯了后党集团的利益。光绪下渝裁撤官员后,任命维新派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四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辅佐光绪。军机章京有“小军机”之称,地位十分重要。加上所有新政奏折都交他们审阅,所有新政谕旨,都由他们撰拟,军机处的实权已被光绪暗中剥夺,光绪的做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慈禧大怒。
变法也让守旧的权贵们 人人自危。为了维持统治秩序.反对变法的势力暗中密谋,决定奏请慈檫中止变法。为了稳固权位,慈禧也不再坐视不理。
6月15日,在《明定国是》颁布的第4天,慈禧迫令光绪降旨:以“渐露揽权 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为由,将重臣翁同穌 “开缺回籍”。撤掉光绪的主心骨,打击帝党势力。同时,打破太后归政后不再接见官员的惯例,命二品以上大臣到慈禧太后面前谢恩,这样,慈禧就把督抚、将军、提督、总兵、尚书、侍郎这 些高级官员的任命大权收回手中。任命慈禧的亲信荣禄为 “直隶总督”,统率驻扎住北京地区的董福祥的甘军、聂士 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建 陆军D京畿一带的军权冋归 慈禧手中。
慈禧的反应出乎光绪的 预料,但是,光绪仍然大力推行变法。不久,京城出现慈禧准备“换皇上”的传闻。
9月14日,光绪向慈禧提出开懋勤殿以议新政,并接 受康有为的建议,准备选举 英才,邀请外闻政治家共议 国事光绪的请求遭到慈禧的反对和怒斥。光绪顿感不寒而栗,因为京城尋有慈禧要换皇帝的传闻,加上11月间要与慈禧同赴天津阅兵,光绪觉得慈禧将对他下手,帝位难保。
9月15日,光绪密诏杨 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 等人火速筹议良策。经过一番密谋,康有为向光绪举荐了手握兵权的袁世凯。
9月16 口,光绪召见袁世凯,破格赏候补侍郎,专办练兵,并暗示他可不受荣禄节制。随后.谭嗣同还秘密游说袁世凯,要他“杀荣禄,除旧党”。袁世凯口头上答应,内心却在反复权衡利弊光绪召见袁世凯的做法引起慈禧的不满,分歧越来越大,京津气氛为之紧张。
这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游历。他的到来,被维新派看成是救命稻草,光绪决定会见伊藤博文,希望伊藤博文能为他指点迷津走出困境。与此同时,守旧势力与后党大臣已经秘密运作,密折奏请慈禧“即日训政”, 怂恿慈禧实行“政变”,并指出 要防止维新党同日本人勾结。
9月20日,光绪会见伊藤博文。9月21日凌晨,慈禧开始行动。首先,将光绪闪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帝位瞬间形同虚设。为了保全自身,袁世凯见风使舵、 决心出卖维新派,供出了他们的密谋。随后,步军统领衙门到处 搜捕维新志士。维新派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避居日本。谭嗣同认为“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拒绝流亡,决心留在北京,与其他变法人士一同就义。
9月28日下午,谭嗣同,刘光弟,林旭,康广仁,杨深秀,杨锐六名维新志士,在菜市口被杀,时人誉为“戊戌六君子”。参与变法的约40名官员被革职,除了京师堂,百日维新的政策均遭废止。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