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11编辑:梓岚
1860年,恭亲王亦訢在英,法等列强谈判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身边没有精通外语的中国人,只好让法国传教士孟振生担任翻洋务运动。译、起草文件。孟振生乘机在条约中上加上了允许法国传教士在各 省租地、买地,建造房屋的条文,法国由此获得了许多特权。这件事 着实让奕沂感到恼火,也十分难堪,对朝廷其他官员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他们认识到,培养本国精通外国语言的人才是多么重要。
1862年,奕沂等奏请设立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学堂的名 称定为“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开办之初,同文馆中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个科目,招收的对象限于八旗子弟,年龄在14岁以下。
1866年12月,总理衙门大臣奕沂等又上奏说,洋人制造船炮和机器、火器的技术,都来自于天文算学,现在我们也要制造这些东西,所 以首先应该向洋人学习这方面的学问。他们建 议在同文馆中设立天文算学馆•招生对象不再 限于八旗子弟,而扩大到满汉举人及五品以下 京外官员,聘淸洋人为教师。这项议案引起了 京城中守旧官僚的强烈不满。
一个月后,奕沂又上一奏折,重申前议,批 驳朝野士大夫的守旧言论,同时提议扩大招生 范围,翰林院编修、进士等,也可以和举人、五品 以下官员一样参加同文馆的招考。这样一来,同文馆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语言学校变 成了集语言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学生也 由原来的八旗子弟扩展到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这个折子呈上以后,守旧的官僚士大夫再 也沉不住气了,于是引发了同文馆之争。
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首先上折反对设立天文算学馆,他说天 文算学是“机巧之事”,不是学问的正途,“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的儒家君子岂能学它?如果要学,也只能是钦天监的天文生与算学生的事。该折呈上后,当天就遭到皇上的训斥,并告诉大臣们,不要 理会张盛藻的意见。
不久,理学名流倭仁站了出来。他说自强的根本在于礼义人 心,天文算学只是末节,即便不学,对国家也没大损失。过分讲求天 文算学只能让人沉湎于奇技淫巧,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精通儒家之道 的士人,用不着这些东西。”倭仁认为让科甲正途士人向“夷人”学习, 将会出现“变夏为夷”的危险,培养出来的人只能为洋人所用。他认 为即便要学习天文算学,也不必向洋人学习,中国自有这方面的人 才。倭仁当时为翰林院学士、工部尚书,是同治皇帝的师傅,平日以 理学巨擘自居,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声望。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将 他的奏折转给了总理衙门。
奕沂于1867年4月上折反驳倭仁,指出科甲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的重要性。他说要使国家强大,非得学习洋人的机器制造技术不可,要制造机器,又非从算学入手不可。空谈忠信礼义,是不能有效抵御敌人的。”倭仁也不相让,上折再次重申自己的看法,认为请洋人教授科甲正途士人,上亏国体,下失人心,忠信礼义才是立国之本,如果没有忠信礼义,结果必然是奇技到手,国运丧失。
并声言中国地域辽阔,不要担心没有这样的人才。奕沂针锋相对,上奏折指责倭仁浮言惑众,且抓住倭仁奏折中讲的话,要他保举通晓天文算学的中国人到同文馆当教习。倭仁被将了一军,上奏折辩解说自己是说不要担心中国没有天文算学人才,那只是泛言,并非实指。奕沂见倭仁已无还手之力,便步步紧逼,奏请皇上让他到总理衙门任职,倭仁只会讲儒家的仁义礼智,哪里做得了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事情?于是坚决推辞,可是朝廷偏偏不答应。倭仁没有办法,只好称病辞职。
据说,起初倭仁曾授意候补知州杨廷熙上奏说,现在久旱不雨, 河水枯竭,原因是同文馆学习洋人,不合于天理,不得人心,引来“天 象示警”。慈禧太后看了很不高兴,说一个小小的知州也敢诋毁朝 廷,实在是不成体统,由此严厉斥责了倭仁。实际上,慈禧支持开办同文馆,不单单是想学习西方技术,更重要的是想博得西方列强的好感,便于和他们打交道,获取他们的支持。
表面上看,奕沂在同文馆之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倭仁等保守派并没有失败。且莫说在论争中京城士大夫多站在倭仁一方,再看看报考同文馆的人数,就更能说明问题。那时正途出身者几乎无人报考同文馆,有的省只报一二人,有的省连一人都没有,如果有人 报考,则为同乡同僚所不齿,甚至会有人提出与之绝交。总理衙门没了办法,只得放宽招生资格,允许杂项人员报名,即便这样,半年内也仅有98人报名,勉强录取30名,因学生素质太差,半年后就有20人退学。
1902年,同文馆走完了40年的办学历程,并入京师大学堂。
19世纪中叶,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一些开明官僚和士大夫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长技”,方能抵御列强而自立。于是他们发起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从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 开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70年代开始,又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积极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 三支水师。
创办了新式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派系甚多,其中李鸿章系、 张之洞系为前后两个最大的洋务派别。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 《马关条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敗。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为挽救危亡而进行的自救运动,它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但是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下一节:左宗棠出兵新疆 清朝收复西北边疆
返回章节首页>>>皇太极建立清朝 从康乾盛世走向腐化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