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编辑:梓岚
雍正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是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三岁时入宫伺候皇四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不久,雍正患了传染病,病情严重,宫里的人均不愿与他接近,只有钮钴禄氏奉命昼夜精心服侍两月后,胤稹病愈。从此,对钮钴禄氏极为宠爱。康熙五十年,他生下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孝圣宪皇后个人小档案
封镒:孝圣宪皇后
籍贯:满洲锒黄旗
属相:蛇
徽号:崇庆
陡寝:泰东陵
姓氏:钮钴禄氏
出生:1689年
卒年:1777年 享年:86岁 结婚年龄:13岁
配偶:清世宗雍正帝胤祺,1678年生,1722 - 1735年在位
子女:一子即高宗乾隆帝弘历 家庭:父凌柱、兄伊通阿
最得意:六十大寿,五世同堂 最痛心:早年的苦难经历
最失意:宫中无地位 最不幸:二十年的“格格
最揎长:旅游、拜佛
弘历日渐长大,并且得到祖父康熙的钟爱,这使得钮钴禄氏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雍正对弘历也是越加宠爱,母以子贵,钮钴禄氏在后宫中的地位也是一天比一天高。特别是皇后乌喇那拉氏的儿子相继夭折以后,弘历几乎成为惟一的皇太子人选。雍正 (1723-1735)中期,她又被奉为熹妃,后又晋为熹贵妃。乾隆即位以后,遵照雍正的遗命,尊她为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
对于乾隆皇帝生母钮钴禄氏的身世问题,历来引起人们的怀疑。《清高宗实录》说乾隆的生母是 “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清皇室四谱》上进一 步说钮钴禄氏,弘毅公额亦都曾孙女,四品典仪追封一等承恩公凌 柱女。”雍正元年十二月,刚刚即位的雍正在册封钮钴禄氏为熹妃的时候在册文当中说:“咨尔格格钮钴禄氏,毓质名门,扬修令问。”这样,人们就认为乾隆母亲钮钴禄氏出身名门了。
如果单从姓氏上讲,钮钴禄氏既然为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女,额亦都又被公认为满洲八大家之一,说乾隆生母钮钴禄氏“毓质名门”当然没有什么错了。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清史稿外戚表 记载,钮钴禄氏的曾祖是额亦腾,并不是额亦都。张采田在《清朝后 妃传稿》中是这样描述钮钴禄氏的身世的父凌柱,原任四品典仪, 内大臣,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一等承恩公。祖吴禄。曾祖额亦腾,额亦 都从弟。”这段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样几件事实:一、乾隆生母钮钴禄氏是额亦腾的曾孙女,而不是额亦都的曾孙女;二、钮钴禄氏的祖父吴禄只是一介白丁;三、钮钴禄氏的父亲凌柱因为推恩才获得一等承恩公的。
由此可以推断,乾隆生母并非出身名门,更不是满洲八大家那一 支的人。额亦腾及其后人,直到乾隆时期的崇庆皇太后,无一人名当 于世,乾隆之母生父的官衔也是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以后赏赐的,所 以说,钮钴禄氏并不是出身名门,她的出身相当寒微。
说明钮钴禄氏出身寒微的另一个有利证据是钮钴禄氏在入侍雍 邸的时候没有什么名号,她的格格身份一直保持了二十年,直到封为 熹妃,其间她生下了皇四子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格格在满语 里是姐姐的意思,用在这个是主人又不是主人的人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清朝制度规定,皇子皇孙的指婚范围应该限制在八旗世家的范围之中,因为皇子有可能会成为皇帝,那么他们的福晋就有可能会成为皇后,因此对于身份的要求极为严格。至于赏给皇子执贱役的女子并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钮钴禄氏很有可能就是康熙时赏赐给雍王府用作使唤丫头的女子。
晚清人王阊运说,乾隆生母原来家居承德,家贫没有奴婢,十三 岁入京师,恰逢挑选秀女,遂同姐妹十人入列,以容体端颀中选,入雍王府。雍王生病,王妃多不乐往,乾隆生母奉妃命服侍雍王,连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伺。生高宗(乾隆)。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破绽,但是说钮钴禄氏家贫,十三岁挑秀女,分府执贱役,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留伺雍王,生乾隆,似乎接近事实真相。只可惜王阊运的说法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洪福齐天的崇庆皇太后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病逝,钮钴禄氏的儿子弘历继承皇位,年号乾隆。乾隆即位当天,就封他的母亲为崇庆皇太后,并且在皇太后的册封典礼中特别感谢皇太后“诞育朕躬、恩情深厚”,被尊为太后的钮钻禄 氏,按照清朝制 度,称为“圣母皇太后”,另一位应该称作“母后皇太后”的雍正元 配乌喇那拉氏已经于四年前去 世,乾隆实际上 是以全国之力奉养崇庆太后一人而已。
乾隆对待崇庆太后可谓是至纯至孝。钮钴禄氏被尊为太后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四岁了,她膝下只有乾隆一个子嗣,而她又是非常喜欢热闹的人,因此逢年过节,乾隆总是想办法让老太后开怀行乐。乾隆一生,酷爱作诗,每逢过节或者外出游玩,他必然留下大量的诗文,表达自己对慈母的孝顺之心。除了年节以外,最热闹的莫过于太后的圣寿,太后的圣寿更莫过于六十、七十、八十的大寿,办得一次比一次壮观。
就以崇庆太后六十大寿为例,可见当时的奢华。早在乾隆十五年,太后的六旬寿典就开始紧张地动工了。乾隆命将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昆明湖以北的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因为太后笃信佛教, 又在瓮山圆觉寺旧址上建“大报恩延寿寺”(今之排云殿),这项巨大 的工程直到次年六月太后大寿的时候才完成。乾隆还打算仿照杭州六和塔,在万寿山脚下建造一佛塔,但是因为屡建屡塌,最后只好改建一佛楼佛香阁。在皇太后六旬大寿以前,乾隆还命将大内的宫殿加以修饰,让太后过得更加舒适。皇太后寿辰到 来之际,内外大臣纷纷派人将自己的礼品抬进皇宫。
太后寿辰当日,太后从万寿 山回銮,一路上北京的文武百官、大臣命妇、京师女士,盛装跪伏道路两侧,恭迎太后归来。为了烘托大寿气氛,万寿山至西直门路旁由内务府备办各种景点,高粱桥至大内西华门由京城王公大臣和各省督抚分段布置,其时胜景,冠绝一时。 这一切,在王公大臣、各省督抚看来,是为了取得皇帝的宠爱;而乾隆只是为了博得圣母太后的一笑。
#p#分页标题#e#场面办得如此奢华,以至于太后在进入内廷以后,就说太铺张浪费了,下令立即撤去那些景点。 崇庆太后身体健康,又极好动,乾隆每次巡幸都有太后随行。太后去世前的四次南巡,她每次都去了;太后信佛,曾经三游五台山,三游泰山,还到嵩山去敬香,至于塞外的避暑山庄,是每年都去。
太后出身贫寒,迷信因果,巡行途中多行善事,施舍穷乏。有一年,乾隆奉皇太后南巡,行至山东境内。济宁知州颜希圣,因为有事外出,而地方正好发生了灾难,需要紧急救助,颜母何氏挺身而出,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巡抚因为知州违反制度而严厉弹劾, 皇太后认为知州母亲贤良,要求不给予处分。还在船上召见何氏,賜给匾额,加以褒奖。
不久,济南府出现了缺额,知州颜希圣被超擢为济南府知府。没有多少年以后,颜希圣就被推荐到河南巡抚的位置上。 《清宫词》上有一首诗:“便宜发粟为扬仁,严妪何期白简陈。凤舟暂停温诏下,中宫宣进太夫人。”就是讲的这个故事。不过太后虽然深知皇上孝敬自己,但是也办事谨慎,严守后宫不得干涉政事的祖制,这也大概同她出身贫寒,没有什么文化有关。
崇庆太后为天下母的四十年,正是国家全盛的历史时期,太后活到了八十六岁,家庭也是五世同堂。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太后死,享年八十六岁,葬在泰陵的东北,称为泰东陵。她被尊为太后之初,清廷就为她上尊号,以后国家有庆典,均常加尊号。太后死后,又上谥号为皇后。皇后钮钴禄氏生子一人,即乾隆帝弘历。
返回首页>>>解读清朝后宫皇后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