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2编辑:历史狂流
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 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
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国”之事,27日上奏,认为台湾“现自改为民主之国,以后筹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
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5日,张之洞仍致电唐景崧,希望他激励士勇民众坚守台北府,并鼓励唐“自率大支亲兵,获饷械,择便利驻扎,或战、或攻、或守,相机因应,务取活便,方能得势。”可是唐景崧辜负了台湾人民的期望,7日乘船退回厦门。最后只剩刘永福在台湾领导军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军。但是“饷械奇绌”,多次向张之洞求援,张之洞虽有饷械,却不敢接济,10月19日,刘永福战败,退归厦门。
1898年,张之洞作《劝学篇》反对变法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张之洞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群众斗争,并镇压唐才常自立军起义。
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有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
张之洞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领袖,一生在清廷权力的中心周旋,试图以最小代价的改良实现中国向近代国家的蜕变。
他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但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对革命派采取镇压态度,史称“清末三屠”之一;而另一方面,他又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为中国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此在清亡后被遗老们视为清朝灭亡的“祸首”。
张之洞为官十分清廉,家有薄田若干,死后不增一亩,但创设工厂的巨大资金采取“中饱”、“私规”的方法进行募集(如抽签捐款),又得罪了当地富商。因此,作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树敌颇多,死后毁誉不一,甚至毁多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