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3编辑:历史狂流
阿桂征伐大小金川的胜利,也使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乾隆帝封其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进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和军机大臣。
乾隆四十一年四月,清军班师回朝。乾隆帝亲自到北京城南良乡“行郊迎礼”,进城后,“御紫光阁,行饮至礼”。
阿桂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和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两次任伊犁将军,在总统全强军政事务的同时,更积极地筹办伊犁的屯田事业。在这期间,伊犁屯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继续从南疆各城迁移大批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屯田。据<新疆识略>记载:“自二十七年(1762年)至三十二年(1767年),陆续由乌什、叶尔羌、和阗、哈密、吐鲁番等处调拨回子(维吾尔族)共六千户垦种地亩”。
大批维吾尔族农民在伊犁河两岸的霍吉集尔(霍集根),海努克、奇特木、固尔扎(伊宁市)、察罕乌苏、霍尔果斯等地垦荒种地,定居了下来。他们生产的粮食,除自己食用外,每年以粮赋的名义向当局交粮10万石左右,成为伊犁军民粮食供应的主要来源。
其次,继续扩大土兵屯田的面积。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到伊犁屯田的绿营兵很快达到2500名。阿桂把屯兵分为25屯,每屯100名,分别安置在绥定、清水河、芦草沟一带(皆今霍尔果斯县境),并特设总兵一人管辖。
根据规定,每个土兵屯地20宙,由官方发给农具耕畜,每屯年交粮食1800石至2800石不等。后来,清政府又把内地的大批犯人发遣到伊犁种地,交给屯兵看管,每人种地12亩,年交粮6石。这是伊犁军民粮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再次,迁移内地的无地农民到伊犁屯田。对凡是到伊犁屯田的内地农民,当局“每户给地三十亩”,并提供农具、耕畜,种子等,让他们安心生产。土地六年后交赋,每年交粮9升左右。对屯田土兵遣犯的家属,也分给他们土地,尽量把他们编入民籍,安心生产。
另外,对这一时期迁移到伊犁定居的锡伯、索伦等族军民,阿桂也进行了妥善的安置,让他们在查布察尔、霍尔果斯一带,一方面驻防守边,一方面屯田生产。这些八旗军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垦出大片土地,很快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
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黄枚(?~1784)任浙江平阳知县。不久,民间流传“黄梅(枚)时节家家苦,青草池塘处处冤”的谣谚。四十九年,知府方林弹劾他亏空库实,撤了他的职。接署的金仁、汪诚先都不敢就任。到十一月,仍由他复职。不但未弥补亏空,反而挟制上司。
其时尚书曹文埴受命来浙江清厘仓库,黄枚是他外孙女婿,所以有恃无恐。 乾隆五十一年闰七月,浙江提督学政窦光鼐主持院试,高宗令他就所见闻上奏。窦于阅卷中,见平阳县童生杨中所写并非制艺,而是黄枚的罪状,读后大惊。经查实:该县亏空已在10万以上,黄枚犹借此向民间勒借。遂上奏。朝廷派大学士阿桂会办。阿桂为黄枚义父,与曹文埴等串通,复奏反诬窦光鼐所奏不实。
大学士阿桂、尚书曹文埴,下至道、府、县各官十余人,分别受到革职或降职处分。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屡获捷。
乾隆三十六年(178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卒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