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编辑:历史狂流
嘉庆皇帝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在乾隆的十七个儿子中排行靠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日,永琰出生于京郊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殿。此时的乾隆,已年逾五十。
嘉庆性格内向、凝重,做事循规蹈矩,从小就颇得乾隆的宠爱,被晋封为皇太子。
嘉庆即位后,乾隆仍集政权、财政、军权于一身,至嘉庆三年,他干脆丢掉“归政” 二字,而代之以“训 政”,实际仍是实权在握,但嘉庆依旧不急不躁,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势态发展。
做了这样的嗣皇帝的嘉庆当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乾隆与和珅朝夕相伴,二人形影不离,他们的君臣之情远远超过了乾隆与嘉庆的父子之情。
更让嘉庆颇为恐惧的是,和坤的权力愈来愈大,而且和珅善于察言观色,洞悉人的心理。嘉庆把和珅恨到了骨髄,只等着老皇帝咽气,便刻不容缓地对和珅下手。
乾隆帝崩逝后第二天,嘉庆就宣布太上皇一切丧仪由和珅总理,把和珅和同党福长安安排在殡殿昼夜值班,不准擅自走动,并乘机剥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之职。随后颁布谕旨,暗示要査办那些在办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中串通同蒙蔽的大臣。
谕中说,出师之师,以负言胜,略一挫敌,就大肆吹嘘,贪功求赏,居心已不可问。还有太上皇的近臣,与这些人狼狈为奸,上下欺隐,把朝廷的法律当成儿戏,长此以往,国体何存?威信何在?又说,历年兵部支出的军饷已达巨万,都被某些当权者吞,长此以往,兵何能强?战何能胜?
此谕一下,举朝震惊,都知道所指就是和珅,那些会意的言官,立即交章弹劾和珅。嘉庆帝就势将其革职拿问,又下令各部院大臣、各省督抚都起来揭发,并就如何将和珅拟罪之事,据实覆奏。
最后又借直隶总督胡季堂之口,为和珅构筑了二十大罪状,要求将这个忤逆不法、祸国病民、贪黩放荡、目无君上的权臣以大逆论处。
这一套程序进行得丝丝入扣,很难相信是临时发生的,显然嘉庆蓄谋已久。
这套借大臣弹劾,然后皇上再“顺乎民意”地除掉政敌的把戏,曾被一再重演,早已毫无新意。譬如康熙朝御史郭玮弹幼大学士明珠,雍正朝内外臣工交章弹劾年羮尧,等等。 可是像嘉庆这样进展神速,甚至把老皇帝的发丧都暂放一边,倒也十分罕见。
而那些大臣们见风使舵之快,也达到了相当水平。和珅得意时,一个个趋之若鹜,惟恐奉承不及,就在乾隆驾崩那日,还有些无耻之徒,绕过嘉庆皇帝而劝慰和珅要“节哀办事”。和珅在朝中用事二十多年,从来没被一人弹劾。这时风向一变, 又人人争相控诉,个个表白自己曾如何受到过和珅的迫害和打击。清朝官场风气之败坏,以至于此。
据说和珅对这些罪状一一招供不讳。照嘉庆的本意,非要将和珅凌迟处死才能一出心头那口恶气。可是经他的妹妹,已经下嫁和珅之子的和孝公主再三涕泣求情,又有大臣董诰、刘墉的一再劝阻,嘉庆帝只得按照康熙诛鳌拜、雍正诛年羹尧的前例, “加恩”赐和珅于狱中自尽,并且强调这是为国体起见,而不是为了和珅本人。
后来,清廷将所清查的和珅家产开列了一份清单,共计一百零九号。其中已估价的二十六号,就已价值二点二亿多两白银。当时国库每年收人不过四千多万两,这部分已估价的财产,即相当于五年多的国库收入。
嘉庆将和珅抄家,算是为清廷大大捞回了一笔,所以民谚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快刀斩乱麻地解除了这一心腹之患后,终于可以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了。
下一节:嘉庆是如何挽救清朝没落的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