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7编辑:历史狂流
8.燕王夺取皇位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死,明太祖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将来皇位由侄儿继承,心里不服。特别是明太祖的四子燕王朱棣,曾多次立过战功,更没把朱允炆放在眼里。
一天,朱允炆的伴读老师黄子澄见朱允炆心事重重,便问太孙为何发愁。朱允炆说:“几个叔父都手握兵权,将来如何能管得了他们。”黄子澄给朱允炆讲述了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来安慰他。朱允炆才稍觉宽慰。
公元1398年,明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他就是明惠帝,亦史称建文帝。
这日、京城有谣言说,几位藩王正在串联筹划谋反。建文帝听了,非常害怕,忙让黄子澄想办法。
黄子澄与建文帝的另一亲信大臣齐泰商量。齐泰认为,在诸王之中,燕王兵力最强,野心最大,应该首先削掉燕王的权力。黄子澄却认为,燕王早有准备,从他下手,容易引发突变。于是,两人向建文帝建议,先向燕王周围的藩王下手。
燕王的确早就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装得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乱语。
齐泰、黄子澄不相信燕王真的有病,他们一边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眷抓起来,一边又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去抓捕燕王,还约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员做内应。张信是燕王的人,他向燕王告了密。
于是,1399年,燕王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就是说要除掉皇帝身边的奸臣黄子澄、齐泰。这场内战史称“靖难之变”。
这场“靖难”之战打了三年。公元1402年,燕军兵临应天城下。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燕王带兵顺利进城。燕王见皇宫火光冲天,派兵把大火扑灭,己经烧死了不少人。
有人报告说,燕兵进城之前,建文帝下令放火烧宫,他和皇后都跳进大火自焚了。燕王下令,建文帝死了也要找到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燕王朱棣在假模假式地流了几滴眼泪之后,即皇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迀都北京。
9.戚继光抗倭
明世宗时,日本海盗经常出没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杀掠、骚扰。他们与中国的土豪、奸商相互勾结,到处掠夺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一带不得安宁。这类海盗史称“倭寇”。
由于朝廷腐败,倭寇之患愈演愈烈。直到公元1555 年,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任参将,这种被动局面才得以扭转。
戚继光,字元敬,是山东蓬莱人。他的世祖戚详是朱元璋部将,东征西讨近30年,最后战死在云南。明太祖追念戚详的功绩,授他的儿子戚斌为明戚将军,世袭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
公元1544年,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他的军职生涯。
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浙江抗倭前线后,发现军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打仗。于是提出创立兵营、选兵、练兵等具体办法。一年后,倭寇进犯舟山,他奉命进剿,大获全胜。
戚继光经上级同意,到义乌招募了四千名年轻力壮的新兵,并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效法岳家军,终于建立起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劲旅“戚家军”。
公元1561年4月,倭寇一万余人,战船数百艘,大举侵扰台州和温州,骚扰了大片地区。戚家军迅速出击,在龙山和雁门岭人败倭寇。又驰援台州,运用设伏突袭的战术全歼了这股倭寇。
台州一战历时数月,斩杀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烧死、溺死四千多人。戚继光因功升为都指挥使。
公元1562年,福建倭寇严重,戚继光奉命到福建抗倭。他仅用了3个月,就荡平了横屿,牛田、林墩三个倭寇巢穴。
戚继光升任都督同知,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
倭寇很快又聚集了二万多人,继续在福德、泉州、漳州、兴化等地登陆,戚家军分成数支分队,和倭寇展开激战,在一个月内就打了12次胜仗,杀死倭寇三千多人。
公元1563年11月,两万多倭寇围攻仙游。仙游军民日夜在城上死守,情势十分危急。戚继光调各路明军,切断仙游倭寇与福建各处倭寇的联系, 对围攻仙游的倭寇犮起总攻,一举歼灭了这批倭寇。
仙游大捷是以戚家军为主力的明军继平海卫之战后的又一重大胜利,共歼灭倭寇两千多人。戚继光又到同安、漳浦两地指挥戚家军大败倭寇,使福建境内倭寇彻底平定。
公元1565年以后,广东总兵俞大官复原职,戚继光任职副总兵配合抗击倭寇。
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杭倭将领的共同努力,以及沿海军民的浴血奋战,到1566年,横行于我国沿海几十年的倭患,终于得到了基本解决。
10.袁崇焕之死
11.郑成功收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