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5编辑:浮泊凉
在清朝有这样一位注重实践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家,他认为人的脏腑结构对治疗非常重要,即“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人夜行”。这个人就是王清任。
王清任(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他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青年时曾考取武秀才,系武科举出身,后来捐资得到一个千总衔这样的下级官职。在任职期间,王清任目睹了官场的腐败,由于他性情磊落,耿直不讳,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到头来买了一个小官,也不能为民申冤,却带来了很多烦恼。
逐渐产生了“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愿望,遂辞官改行当了医生。
相传,当年的玉田县知县想要捞取好处,打算把当地一座叫鸦鸿桥的桥收为官桥官渡,老百姓过桥渡船都要收费。从小就有侠义精神的王清任,为了维护当地百姓利益,决定为民请愿,坚决反对收费,结果因此得罪了县太爷。
县太爷对王清任怀恨在心,便指使王清任以前没有治好的病患家属去县衙告王清任的黑状。迫于压力,王清任只好远走他乡,到外地行医。后来,他在北京开了一个药铺行医,取名“知一堂”。
王清任对医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古医书中对人体构造的记录有很多错误,决定亲自订正这些错误。为此他做了许多在当时人甚至是现代人看来都难以理解的事。
王清任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在河北滦州一带行医,那时正赶上瘟疫爆发,许多小孩病死,尸体被抛到荒郊野外。王清任便利用这个机会去坟冢间观察小儿尸骸。他对未掩埋的三百多例儿童尸骸逐一进行解剖和观察,有时亲自动手,有时找人帮忙解剖,自己在旁边观看。
他在奉天和北京期间,曾经几次偷偷去刑场,寻找机会观察被处决的人的尸体及其内脏,以了解人体的脏腑结构。在没有尸体可以解剖研究时,他就去解剖牲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观察,王清任终于编成了《医林改错》一书,书中绘制了大量的人体脏腑草图。
《医林改错》纠正了古医书中关于脏器结构及功能上的某些错误记载(当然也有误改之处)。
这本书的贡献在于:一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器官和血管等解剖位置;二是否定了胎养和胎毒等陈旧说法;三是详细论证了瘀血病症,提出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各种病症。
作为一代医学家,王清任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气血病因学说和活血化瘀法。直到今天,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上大量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王清任挣脱了封建社会缠绕在灵魂上的重重束缚,打破了中医不解剖人体,仅凭想象和杜撰病理的陈规陋习,填补了中医解剖学的千年空白,成为中医学解剖史上第一人,也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位解剖人体并做动物解剖实验的伟大医学家。他反对因循守旧,勇于实践革新,终成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