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6编辑:浮泊凉
从前,圆明园可真是天下奇景,无所不有。康熙六次南巡,把江南最好的风景都搬到这里来了。又从古代山水画中找了些神仙胜境,也修在这里。当时号称四十八景,什么“蓬岛琼台”、“方壶胜境”、“月地云居”、“杏花春馆”,真是一景一奇。
在它的周围还有长春园、万春园、熙春园、静明园,把北京西郊点缀得非常秀丽。所以清朝皇帝从雍正开始,一到春夏,必到这里来住,到冬至才回宫里。
传说有一年夏天,乾隆来到了圆明园。他来的当天,刚下过雨,空气十分清爽。乾隆进了大宫门,穿过金水桥,就到了正大光明殿。他把这个地方当作议政厅,休息过后,简单地和大臣们会个面,便直奔后湖去了。
后湖风光十分美丽,有九个小岛围着,所以乾隆题个匾叫“九州清晏”。以往,他一到这里先要看看西峰秀色和北远山村,然后,还要打打水鸟。
这天,他坐在一棵老松树下,观赏着湖里的鸟飞鱼跃,心里觉得十分爽快。他看着看着,忽见湖水里放出一片光来,一闪一闪,一会儿比一会儿大。他不觉奇怪起来,心想:这地方我常来,怎么从来没见过这片光呢?再仔细一看,这片光已经把整个湖面照得通亮通亮。
可是看着看着,这光慢慢变小,逐渐聚向湖心,过了一会儿,这光就渐渐没了。乾隆围着后湖转了一遭,就回来了。
第二天,他又来到了后湖,围湖转了一遭,又在那棵老松树下坐了下来。看着看着,这湖里的光又出来了,还是一会儿比一会儿大,不一会又把满湖照得通亮。过了一会儿,又慢慢小下去,聚在湖心中间,然后就不见了。
乾隆想:这湖心一定有宝贝。就下令说:“来人哪,给朕捞!”于是一帮人就遵命跳进了湖里。
捞了半天,弄上来一看,原来是个大蚌,足有方桌那么大。乾隆心想:这蚌真大,一定是个宝贝,那光肯定是它放出来的。于是,他立刻叫人把蚌抬到正大光明殿。
乾隆找来几个见多识广的大臣,跟他们说了湖里放光的事。有人说:“这大蚌里一定有宝珠,大蚌献珠,那是皇上的福分。”
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就找来工匠把蚌壳钻开,果然从里面掏出一颗宝珠。这一下,顿时满屋通亮。
乾隆两眼眯成一条线,把这宝珠托在掌上,仔细端详,只见它圆溜溜,明晃晃,有牛眼睛那么大。他赞不绝口:“宝珠,宝珠!”
这时,众人齐声说:“圣上洪福,圣上洪福。”
可是宝珠怎么用呢?大臣们议论起来。有的说,放在正大光明殿的匾额上,有的说拿回宫去。可是乾隆却说:“不,还是把它镶在我的帽顶子上。”
大家一听,齐声说好,就这样,宝珠镶在乾隆的帽顶子上了。
可是,没有想到,这顶帽子自从镶上宝珠以后,一戴上,身子就轻飘飘的,像是要飞起来似的;再一出殿门,脚就离了地,像被什么东西抓起来一样飘来飘去。这下,乾隆着了急,大臣们也着急起来,一朝君主,怎么能老飞呀,得想个办法!
这时,一位大臣奏道:“这珠子是宝珠,受日月精华多年,已经有了仙气。要是不让它飞,就得给它钻个孔,弄点残疾,它就飞不起来了。”
乾隆一听,“对!此话有理。”
于是,找了工匠,给珠子钻了个洞,再镶在帽子上。乾隆拿过帽子一戴,真的不飞了,他感到很满意。可是,从此这颗宝珠也就不再发光了。
此后,清代官员见皇帝的帽子上镶有珠子,就都在自己的帽子上镶上珠子,不过,珠子的大小视官阶等级高低而有区别。帽子上的顶戴花翎,据说,也是为了纪念乾隆当时能“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