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6编辑:浮泊凉
明朝灭亡,一些大臣在南京又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后世称之为南明,即位的皇帝是宗室朱由崧。不久,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的年轻人来到了南京,使朱由崧神经高度紧张,因为他的皇帝宝座就要不保。于是一场接一场一定要把这个年轻人说成是假太子的审问开场了。
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崇祯帝杀妻砍女,并且召来了自己的儿子让他们各自逃命。随着崇祯帝在煤山老槐树上吊死,统治了中国277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崇祯帝自杀的消息传到陪都南京,城中官员一片慌乱。一些臣僚为再树明帜,商议拥立新君。当时思宗的从兄福王朱由崧与从父潞王朱常正避难于淮安。按世系序次,福王当立,但福王为人昏庸。凤阳总督马士英认为福王易于控制,遂联合刘孔昭等,力主拥戴福王。翰林院詹事姜日广等人认为福王品行不端,不宜拥立,主张立较贤明的潞王。双方相持不下,各请兵部尚书史可法定夺。
史可法到南京后,提出福王有七不可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干预有司,他也主张立潞王。马士英闻讯,立即密约江北各总兵,致书南京诸大臣,说已传令将士奉福王到南京即位。马士英等握有兵权,声势较大,在既成事实面前,史可法无奈地同意了。
五月初一,福王至南京,百官入贺。史可法提出,崇祯太子存亡未卜,如果现在称帝,太子一旦南来,打算怎么办?他不主张福王马上称帝。五月四日,福王上监国之位,建南明政权。10天后,福王改即帝位,以是年为弘光元年,史称南明弘光政权,福王为弘光帝。
弘光政权建立后,极为腐败。他们天真地幻想清兵在消灭李自成后能停止南侵,并且派使携带大量金银去酬谢清军。弘光皇帝不理朝政,天天在宫里纵情声色,只知道在民间选择淑女供自己享受。
根据《明季遗闻》等书记载,1645年初,有一少年从北方南来,经南京至杭州,住进了南明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侄子高成的家中,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高梦箕不敢隐瞒,密奏弘光帝和大学士马士英。弘光帝得知消息后,慌张不安,他虽然昏庸,但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如果真的太子来了,必定会危及自己的皇帝宝座。于是命太监李继周将少年迎到南京。
李继周在金华见到了太子,太子说:“朱由崧想把皇位让给我吗?”李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太监前来迎太子,顿时在金华传开,许多官员纷纷前去参见太子,一路上招待太子的官员接踵而至。太子到南京后,先被安置在兴善寺。弘光帝十分忧虑,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他先派两个原在北京皇宫里当差的太监前去观察动静,想不到两人一见太子就大哭起来。
见太子衣衫单薄,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披在太子身上。太监一回来,就遭到弘光帝一顿臭骂:“太子是真是假都难搞清,就把他当成皇帝看待。就是真太子,我也不会让位的。”两个太监和李继周都被秘密处死。
太子到来的消息传到民间,引起轰动。南京百姓争相要一睹太子的风采,官员们也想先见上太子一面,将来能有个升迁的好机会。弘光帝一看此事已无法禁止,就传旨太子的身份必须确认后才能见百官,把太子关进了大狱。
兵部有个官员上奏说,他知道此太子的底细。此人名叫王子明,高阳人,是驸马都尉王的侄孙,外貌酷似太子。北京陷落后南奔,遇见高梦箕家人穆虎,是穆虎让他假冒太子来到南明的。弘光帝一听,激动万分,因为太子是假的,他的皇位就不会出现任何动摇的机会。他马上传旨要亲自审讯太子,这时他也有胆量让见过太子的官员前来辨认。曾教太子读书的刘正宗和李景濂被召到武英殿密谈,在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刘正宗马上表态:“听说太子已经死了,这个冒出来的太子我一定能够看出点问题的。”
大明门辨认正式开始。刘正宗拿出地图问图上的承华殿和坤宁宫是什么场所,想不到太子一一回答,说是自己的东宫和皇后的住所。接着刘正宗问自己以前教的课目,太子对答如流。问题问了一个又一个,都没有问倒太子。太子笑着说:“如果你以为我是假的,我就算是假的。我本来就不想来争皇位,是皇伯让人接我到京的。”刘正宗知道也问不出名堂,最后对弘光帝说:“样子很像太子,但回答的问题都不对。”
有个姓苏的太监忽然记起太子的胫骨上有个特别的记号,一看就知是真假,连忙向弘光帝报告。这下弘光帝就不敢让人看了,万一是真的,就很难收场了,与马士英一商量觉得还是让人辨认比较好。他们想到了被关在监狱里的方拱干,方当年曾为太子讲过一段时间的课,如果他说不是,就很有权威了。
三月初八,刑部会审太子,方拱干前去辨认。审问官让太子跪下,太子不答应。一个官员指着方拱干问太子这个人是谁?太子说是方先生。方拱干一见太子,既不敢说是假的,也不敢说是真的,因为这个人太像太子了,真假实在难辨。一个官员见到辨认失败,干脆直截了当地说:“你不是太子,你真名叫王子明。”太子说:“我又没有自吹自己是太子,你们不想认也就算了,你们一年前不就是站在我父皇的朝廷上吗,如今为什么这样健忘,连一个人也不相认了。”大臣们被他讲得哑口无言。最后内阁官员王铎说:“太子肯定是假的,不要再审了。”
这时,百姓间流传开来了马士英和王铎要杀太子的消息,一些大臣纷纷上疏责问。将军黄得功说:“假冒太子的结论是官员奉承皇帝的结果。是谁下结论认为太子是假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向天下百姓交待清楚。先帝的儿子,也是陛下的儿子,怎能关进大狱?”
弘光帝看了奏本,气得要死,下旨烧掉黄得功的奏本,但迫于舆论只能再审太子。
这次的审问官员是左都御史李沾。李沾事先让人告诉太子,要他自认是王子明。开审时,李沾直呼王子明,太子不应。李沾命人上刑罚,太子痛得大呼小叫。当年东宫伴读的丘致中实在看不下去了,抱着受刑的太子大哭,当即被关入大狱。
外面舆论越传越厉害,南明一些大臣对这件事也十分关注。弘光帝无奈之下只能作出对北来之人“好生护养”、“勿骤加刑”,待正告天下后再行申法的决定。太子案真假还未来得及搞清楚,南明小朝廷出问题了。先是驻守在江北前线的四镇总兵为争夺地盘互相开战,接着驻武昌的左良玉部以奉太子密诏“清君侧”为名起兵,直指南京。弘光帝、马士英急调各部入卫南京,无暇再理此案,使太子案不了了之。
五月十日,清军渡江,弘光帝、马士英连夜逃出南京。混乱中,有人拥太子登武英殿,群呼万岁。清军入南京,太子不知去向,有人说被清军俘虏,有人说在乱军中被杀。太子是真是假?当代有很多人进行了考证,有人说是伪太子,也有人说是真太子,双方各说各的理由。其实,太子的真假不要说今天我们难以知道,就连当时的人们也无法搞清,这早已是一个千古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