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朱元璋的开国之路

时间:2016-11-02编辑:历史狂流

摧枯拉朽

这是自岭北受挫后,明朝15年后的再度大规模北征,不仅粮草先行,动员力度更大到恐怖,朱元璋专门在松亭关等前方一线建立粮草基地,储备了123万石大米,足够支撑一场大仗。到洪武二十年正月,明军已集结完毕,队伍中将星云集,几乎囊括了除已过世的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外的所有名将,军队更是各地历经锤炼的15万精锐。这只明朝磨炼了15年的铁拳呼啸着向声名显赫的纳哈出砸出。

这一战,朱元璋把人力、物力都准备得十分充分,作战计划更是亲自反复筹谋,临战前还给主帅谆谆指点,以防出差错。可真开打了他才明白:朕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原来,明朝多年软硬兼施,饶是纳哈出强撑,其麾下却早成一盘散沙,一开战就彻底现形。明朝大将蓝玉先以骑兵突袭,冒雪把庆州拿下,接着明军高歌猛进,六月就打到了金山西侧的纳哈出老窝。一路上,纳哈出的部下们几乎是一触即溃,不是仓皇逃跑,就是组团来投降。

百炼成精的明军就这样以牛刀杀鸡的方式把老对手纳哈出逼到了濒临崩溃的绝路。

纳哈出一路连跑带躲,正想喘一口气,却见他昔日的旧部从明军军营赶来,给他送来了一件救命的东西:朱元璋的书信。如果说先前朱元璋的每次邀约,纳哈出还能扛住,那么这一次,他彻底扛不住了。在这败局已定的时刻,纳哈出展开书信,发现不变的依然是朱元璋热情的问候:你虽折腾了明朝20年,但只要你愿意投降,明朝依然愿意接纳你!尤其令纳哈出动容的一句是:“朕推人心,谁无父母之念,兄弟之情。”

是啊,北元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作为忠臣良将,自己已经尽过了所有的本分。此时此刻,面对明军的重重围困,自己生死事小,身后这十多万的乡亲部族难道也要跟着自己灰飞烟灭吗?

在历史大势面前,纳哈出做出了明智的抉择:他亲自带数百名骑兵来到蓝玉的军营,其十多万部众也集体投降。本来可能是场惨烈战斗的金山之战就这样和平结束。

辽东平定

震撼了明朝20年的枭雄纳哈出结束了自己呼风唤雨的时代。对这位终于归降的老熟人,朱元璋给出的待遇也十分丰厚:封他为海西侯,赐铁券丹书,让他每年享受2000石俸禄,成为南京城里的富家翁。

晚年的纳哈出不打仗了,却沉迷于酗酒,喝得浑身燥热就泡凉水澡。他如此糟蹋自己的身体,终于糟蹋出了毛病:洪武二十一年,在跟随明军名将南征的路上,纳哈出病故在武昌的一条船上。

明朝很多人对纳哈出晚年获得的这些优待都愤愤不平,但只看他的一个贡献,就知道朱元璋对他的厚待真是不过分:随着纳哈出的和平归降,明朝的势力终于完全进入了东北大地。元朝在东北大地的主权几乎被明朝完全继承。

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明朝又更进一步,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陆续设立了132个卫所,到万历年间发展到405个卫所,控制区域包括了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等地。这些国土虽然在晚清被各个不平等条约陆续出卖,在明朝却有着无可争议的主权。

这些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以朱元璋对纳哈出的这场摧枯拉朽的战争为开始。

有趣的是,这场战争还有一个附带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后果:纳哈出败亡后,一直三心二意的高丽国王竟然脑洞大开,想来和明朝争夺东北,派遣四万高丽军呼啦啦杀来。可高丽军队却挺实在,知道自己的斤两,宁死也不肯和明朝打,反而调转枪口,把高丽国王给废了。新国王李成桂殷勤地向明朝表示效忠,说我们不要再叫高丽了,皇上您给我们换个国名吧!于是明朝皇帝大笔一挥,这个国家就有了一个让中国人熟悉而亲切的名字:朝鲜。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