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3编辑:历史狂流
当时的村民自己都食不果腹,哪还有东西施舍给外人?所以,朱元璋就用别人剩下的白菜帮子、菠菜叶、馊豆腐和剩锅巴做成菜汤填饱肚子。后来流行的相声段子“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根据朱元璋的这段经历编的。
当时正是朱元璋从少年到青年的转折期,也是性格形成期。也许正是这段颠沛流离的经历,使他变得坚强勇敢,也形成了残忍、猜疑的性格,这种自信又自卑的性格在他日后的执政表现上更为明显。
心狠手辣的集权统治
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当时主张推翻元朝的白莲教信徒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就编造“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他们在河道中埋了一独眼石人,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动,就乘机在颍州(现安徽阜阳)发动起义,史称“红巾军起义”。
对边疆民族,朱元璋采取了“以德怀之”“因俗而治”的政策,如在西域设置卫所,开展茶马贸易;在西藏建立军政统治机构,尊崇藏传佛教;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即继续以当地族群的首领世袭地方官职。
如此因地制宜的策略,减少了明朝在当地统治的矛盾。无论是西域、西藏还是西南,都通过朝贡贸易和茶马贸易来加强与明朝的联系。
边疆地区的民众以马匹、玉石、兽皮等来换取他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为了使这种贸易常态化,私茶贸易也很盛行,这不但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且边疆与中原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在对外政策上,朱元璋一反元朝使用武力的做法,而采取和平的策略:“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他将朝鲜、日本、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泥等国列为“不征之国”,与这些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其中与明朝关系最好的是朝鲜,问题最大的则是日本。朱元璋曾作过一首诗:“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讽刺日本君臣平时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
不过这也表明朱元璋对日本不太了解。洪武初年,朱元璋曾派使臣出使日本,消除了日本国王的疑虑,日本当即派使臣来明朝,两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周边国家的朝贡,一方面满足了朱元璋“万国来朝”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也保持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畅通。但后期,因为防范倭寇,朱元璋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
主要是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朝贡等政治活动除外)。海上丝绸之路受阻,对沿海民众的生计以及明朝的经济影响都很大。
衲衣、破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和黄袍、龙椅、后宫三千佳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无疑,这是一个逆袭和励志的故事,古往今来,只有朱元璋一人做到了。他是开国之君,自有一番新气象,革旧鼎新,整顿吏治,恢复和发展生产,最终创造了“洪武之治”。
上一篇:慈禧逃难日子过得很苦吗?
下一篇: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