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太平天国失败的真实原因,不该定都在南京

时间:2019-09-29编辑:历史君

  所周知,清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再加上外国列强入侵,内忧外困。

  于公元1851年引发了举世瞩目的农世起义——太平天国起义。2年后,也就是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一路摧枯拉朽攻克了南方重镇——南京。之后,洪秀全将南京改为天京,定都天京,建国太平,之后与清廷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权。然后,后人却围绕着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一事而引发大争议。

711ed06f55caa82d0f6754509f1f327e.png

  那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究竟是正确的决定,还是错误的呢?

  其实,定都天京并不是洪秀全想要的都城,他想要的都城是开封。据后来南京被清军攻破,忠王李秀成被擒后的《供词》讲叙:洪秀全发动起义后,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和目标。第一步攻克武昌,第二步攻占开封,第三步是攻破北京。

  按照个战略思想,太平军虽然经过坎坷和风雨,但还是顺利拿下了武昌。然而,之后太平军的行军路线,太平天国高层却发生了严重分歧。

  天王洪秀全当然主是张的是北伐。理由时乘势而上,攻取河南,然后再一举攻克清廷老窝,推翻“清妖”,直接颠覆满清的统治,随后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洪秀全想定都开封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洪秀全认为开封是老都城,为天下之中,四达之地,土厚水深,乃是“斩邪留正”“一统天下”的理想根据地。上中原是天王洪秀全乃至诸多将领的主张。

  而太平天国另一位重要级人物东王杨秀清的主张是“东归”。

  理由是:“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已”的战略。杨秀清之所以力主建都南京,真实原因令人咋舌,据李秀成的《自述》。他认为要建都千万不要建到开封,一定要建到南京。理由是:相比于开封,南京更富裕、更险要,实乃帝王之都。

c0b901da7c125bb6ef30746a54b11b25.png

  同时,太平天国现在拥有强大而迅捷的水师才能顺流而下,连续攻克九江和武昌。现在带水军顺势东下攻下南京不在话下,而如果定都开封,那是舍水而就陆,自取其短啊。

    当然,杨秀清的主张也遭到了诸王的反对,理由是:以南京为根据地,短时间虽然可以与清朝长期相持。然而在历史上以南京为都的政权基本上都是“偏安”政权,这种政权容易意志消沉,最终为北方政权所颠覆,都是短命王朝就是最好证明。

  杨秀清当然也有反驳理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也是以南京为都城,最终夺得天下的吗?诸王的理由是:朱元璋之所以最后能够攻取天下,是因为他们与元廷之间,还隔着韩林儿这个龙凤政权。因为中间有一层保护伞,朱元璋才能积蓄力量,反攻倒算,最终摧毁元朝。

  而太平天国的形势和朱元璋完全不同,他们和清廷划江而治,清军势必会猛赴。

6965313807955342579aa415eddd93cb.png

  太平军根本没有安心发展的机会,而时间一久,清朝必然会调集天下的兵力围攻天京,南京也难以坚守。然而,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二号首长,他掌握着军政大权实权。为了压服洪秀全和诸王,他不惜使出杀手锏——以“天父下凡”为名进军南京。无奈之下,洪秀全只好放弃以中原为家的梦想,改而定都天京。

  如果说定都南京是杨秀清军事部署的第一个大失误,那么,分兵北伐则是杨秀清军事部署的第二个大失误。即便算是定都南京了。这时,太平天国还有一举推翻清廷政权的机会,那就是北伐。

  事实上,杨秀清也进行了北伐,只不过是孤军北伐——他派出了大将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2万精兵北伐。林凤祥和李开芳虽然是太平天国的虎将,并且一直起到了急先锋的角色,但他们仅仅率领2万士兵北伐,显然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冲破清军层层阻挡,连克清廷数十座城市,竟然打到了离北京不远的天津城外。

  最后,面对号称清朝第一精师——僧格林沁部,北伐军在无援军的情况,仍坚守数月之久,可见太平天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可见清军的腐败无能。试想想,孤军深入的林李二将都差点直捣黄龙了,如果太平天主力部队全部北伐,北京还能守得住?果然,因为过早建都南京,太平天国上下丧失了进取的激情和动力,诸王也加速腐化,开始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发生。从而走向了灭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