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害,最早开始于甲午战争

时间:2019-10-08编辑:历史君

  把时间维度拉开,我们很容易看到:一般意义上的十四年抗战,其实只是中国百余年苦难史当中最深重的一段。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害,最早开始于甲午战争。

15a237027af8297da3534d1d977f7071.png

  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在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搞了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与此同时,日本明治维新也已有二十六年。

  以“财”而论。直到庚子之役前夕的1900年,中国的GDP依旧占全世界的11%,同期日本仅占2.6%;(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甲午战败后,清廷仅对日赔款折合为当时日元可达3.65亿,而同年日本全国经济总量才2.15亿日元(韩毓海《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可以说,中国完胜日本。

  以“业”而论。两国开始工业化的时间大致相当;二者的具体操作大同小异,都是师承西方工业国,都是以兴办西学和近代工业体系为主;武器装备上,两国同样不存在质的差异。可以说中日大致打成了平手。

  那么显而易见,近代中日的第一次交手,中国之败只能说是败在“势”上。

  洋务运动的大背景是,自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极大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节制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

0cc51027d1c2ff3d8ff2b16f9f417b4a.png

  真正推动洋务运动的其实是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东南诸省的政治精英,在获得了近代化的工业基础的同时,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政治博弈也在不断趋于激烈。如此一来,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各个地方派系之间相互钩心斗角,中央与地方实权人物之间互相忌惮。一场颇为宏大的近代化运动,带来的却是内耗的进一步加剧。

  除此之外,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为“煤铁革命”,煤和铁是近代工业最根本的物质基础。而出于政治原因,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工业设置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恰恰是既少煤又无铁。这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又进一步降低了工业设施的费效比。

  再者,东南各省的士绅们在这一过程中将大量财富固化在了沿海地区,而面对西方列强,这一区域的安全问题却始终难有保障,这势必导致这些人在面对西方国家时很难有多少底气。


  一场洋务运动,得其财,创其业,却终未强其势。

  而与此同时,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不仅结束了幕府统治,更重要的是通过“奉还籍册”运动,极大地削弱了“大名”等地方势力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的日本,警察、文教、税政等政府机构,都通过“派出所”这种当时日本所独有的机构形式,将政府的影响力直接送达到基层。

228ccca883f6d39794d76a5ee7281a5f.png

  由此,便建立起了一套统合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体制。同一时期内,两国内部一分一合,最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面对的并非是“中国”,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派系乃至个人。

  战败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冲击,并非是赔款带来的财富上的损失,而是一战丢失台湾、朝鲜半岛两个地缘战略要冲。特别是朝鲜半岛的易手,使得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在海、陆两个方向都失去战略屏障。位于北京的朝廷,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自然也就再难有什么权威可言。至此,中国表面为集权,实则滑向诸侯封建。

  1900年“庚子之难”时,就有著名的“东南互保”——在首都遭受外敌入侵时,东南几省却单独与人家媾和。

  至此,清廷的中央集权事实上已宣告彻底崩溃,十一年后(1911年),宣统退位,帝制终结,这一系列事件早已成为定局,唯一的悬念无非是时间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