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2编辑:历史君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他的科举之路和仕途都很顺利。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那么历史上他究竟官职有多高呢?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呢?
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随后李鸿章组建了淮军。同治元年3月经过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12月改为实授。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副书记,比地方总督要稍微低一点。
在上海初步站稳脚跟后,李鸿章开始从“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入手,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李鸿章还采用一系列招降纳叛,兼收并蓄的措施,扩充实力,不到半年内,淮军就迅速扩军至50个营头,约2万人。同治三年,淮军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被捕杀。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清廷赏骑都尉世职。
1863年~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攻克太平天国天京后,江苏肃清,湘淮军将帅均得加官进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同治四年清廷即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剿捻,以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负责调兵、筹饷等后勤事宜。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是正二品官职,位在从二品的巡抚之上,管辖一省或多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
在平定了大部分西捻军后,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并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这都是正一品的官衔,虽然太子太保是虚职,但确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而且湖广总督可是名副其实的实职。后来清廷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剿捻,然而历时一年半,曾国藩督师无功,清廷不得不改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接办剿捻事务。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了得。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也就越来越大,说起这个直隶总督可了不得,这是地方监察军务、粮饷和管理河道以及兼巡抚事务的官职,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清政府将直隶于北京地区的北直隶改为直隶省,辖区相当于现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分地区。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相当于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