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25编辑:罗生门橘子
愈老愈妙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起点,书法技艺通过坚持练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为人造杯
苏州城里有位向慕儒风的大富翁特别钦羡文徵明,专诚恭请他来家宴饷。时值夏秋之交,宴毕天已晚,主人衷诚地挽留他住宿,翌日再还家。文氏感到盛情难却就留下了,当他入睡榻从罗帐中见到榻前桌上摆列满了一整套银铸餐具——主人原意是明晨先生还家时以之作相赠礼品。文氏并不知其赠意,猜测可能主人在炫富献殷勤吧。正当文氏刚躺下,从帐中望出去只见有个人悄悄地从桌间摸去了两只银杯,原来这个人也是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此时文氏并未声张,只是暗想:若吾说出来,这个人与主人的交情从此就断绝了!可是少了两只杯子呀……他一清早就独自返还了,临走留下了一张便条:杯两只吾暂时借去一用。还到家文氏就探询明了杯为某银匠所制,于是他就请此银匠复制了两杯子(花时半个月),送偿还大富翁家了事。
吃亏送银
一私塾先生失业后将50两银子存放于文徵明家中,并希望按照市面利率逐月取息以作家用。文徵明接见了他告诉他文家从不经营借贷事务,劝他存入某个钱铺中好,孰知老儒某竟对文徵明说道:“这一些情况吾都知晓,只是吾不相信任何一家钱铺,只信任你文爷一人。”文徵明在了解了对方的养家困难后二话不说就收下了五十两银子,从此开始老儒某家逐月来文家领取月息(自然是文徵明私人贴补的)。几年后的一天,老儒某因家有急需就来文家从文氏手中取还了那五十两银子,不久他就去世了。但是老儒某却未曾及时告知自己儿子,五十两本金已经取回了,故而其儿子于月头上又来文家领取月息,文徵明并不说穿它还照旧付出了月息。
当晚老儒某的儿子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责骂自己说:“文先生是一长者,吾往昔因有急需已取还五十金了,吾在某书书尾有记文,望尔将多领之息银奉还。”其子醒来后赶忙在书箱里找出某书,翻至书尾果然见父所记已取还五十金之文。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文府见到文徵明就叩头致歉,并奉还上一两二钱半的月息银子,孰知文徵明非但没收纳那息银,反而又拿出了五十两纹银给老儒某之子,诚恳地对他说道:“日前令尊迫于急需,五十两本金确已取还。今日得悉他已仙逝,这五十两银子算作吾文某敬令翁之“赙布”。
入仕退仕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江南春图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