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晚清军工产业发达为什么抵挡不了侵略

时间:2020-01-14编辑:鹤行长川

只要一说到大清王朝,尤其是清朝末年,相信很多人都会摒弃、唾骂。虽说曾经出现过康乾盛世,但那也只是针对八旗人的盛世。而且到了后期,还一直打败仗,被各种帝国主义欺负,甚至还签署各种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总之,用一塌糊涂来形容,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可是,虽说那时的大清王朝老吃败仗,但它的军工业有多么发达,却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1861年,在清朝权力中枢恭亲王奕䜣的支持下,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栋等人,开始了一场以中兴为己任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向欧洲开出了一份长长的军火购买清单,包括铁甲舰、巨炮以及枪支。

同治五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到了同治九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1899年,洋务派共创立了大大小小三十家兵工厂。一共生产了包括汉阳造在内的一点零一万支抬枪,二十七点三万支步枪,一点七万只马枪,两百多挺机枪,以及三千九百门火炮,二点六五亿发步枪子弹,三百六十五万发炮弹,八百七十一万公斤黑火药和五十八万公斤无烟火药。

李鸿章奏响了洋务狂想曲,大幅度缩小了清军武器装备与世界的差距。这些军工厂在后来,仍然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诸如金陵制造局,汉阳军工厂,还为中国军队生产了大量的步枪、机枪和迫击炮。李鸿章等人,几乎用尽全力,推动着老态尽显的晚清帝国继续前进。

可是,这些洋务派能臣们,却触动了朝中守旧势力的敏感神经。一时间,“舍己从人,变乱成法,用夷变夏”等一顶顶大帽子,铺天盖地地朝他们扣来。除了要与政府派中的顽固派明争暗斗,这些新兴的兵工企业也是弊病丛生。

清末军事工业大多采用官商结合的官办形式,在长期的经营中,官方的监督人也开始大面积干涉公司业务。企业的低效率运行,双方的利益博弈很快白热化。

李鸿章自称是晚清的裱糊匠,对于晚清这个漏洞百出的封建大机器修修补补。但是,他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腐坏不堪的政体。就在中国的能臣们为晚清帝国试图建立起面面俱到的军事工业体系的时候,近邻日本,竟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我们不曾察觉的变化。

虽然此时的大清王朝,军工业如此发达,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朝政败坏,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