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清时期这个城市人口如何组成的?

时间:2016-12-01编辑:梓岚

康熙年间,临清州“户三万八百二十三;口六万六干七百四十五”。清初临清州与明代临清州范围不一样,弘治二年(1489年)临清由县升为州,领馆陶、邱县。顺治元 年(1644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升为临清直隶州,始领武城、夏津、邱县三县。

明确这个范围就可知道,康熙年间临清州的户口数量只是原临清县范围内的户口数目,其他县的户口不在其内。另外还要说明一点,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全国户口比元代、明代的全国户口数都低,而从乾隆朝起至光绪朝,人口迅速上升,上升到大大超越我国清代以前历代人口的数量。临清也不例外。

因此,到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时,临清直隶州人口达到了967911口。因为这是直隶州的人口数,除临清州人口数外,还包括所领武城、夏津和邱县的人口数。根据当时各种历史条件考察,武城、夏津、邱县三县的人口总数,相当于一个临清州人口数的两倍。因此,临清直隶州的人口总数的1/3,即322637人,可视为嘉庆二十五年临清的人口数量。这个人口数量相当于康熙年间临清州(不领县)人口数量的五倍,这符合我国在清代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康熙年间,我国人口不足2500万人;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我国人口已突破2亿人;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我国人口已突破3.6亿人。

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已经得出了临清州(不包括直隶州当时所领各县的人口)在康熙年间和嘉庆二十五年时的人口数量,那么怎样估计康熙年间和嘉庆二十五年的临清城市人口呢?现在可以找到的根据就是民国年间临清县10个区的人口数量,而第一区就是新旧两个城区范围,即临清城的范围。

当时临清县10区共有人口273258人。第一区,即临清城市人口36348人。城市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7强。民国与清代是两个互相连带的发展阶段。只好按照民国年间城市人口与全县人口的比例,去估计清代临清城市与临清州(不包括作为直隶州时所领各县的人口)人口的比例。若按城市人口占州人口的1/7那么,临清城市人口在康熙年间只有9535人。而在嘉庆二十五年,却有46091人:这个人、口数,经过咸丰年间太平军占领临清;再加上光绪末年津浦铁路通火车,运河停运;最经过辛亥革命等历史变迁,到民国年间临清城市有人口“三万六千三百四十八人”二—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由此也可证明,根据上述资料对清代临清城市人口的估计是接近历史实际的。

至于上面对于明清时期临清城市人口分析研究所得出的数字,与某些文献记载及著作三中的数字,悬殊很大,如何解释?自然会有这种疑问提出来。不过只要作些资料对比研究和计量定性分析,一切都会清楚的。

比如,《明清史料》甲编有这样一段记述:“总计临清城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只要将这个、所谓临清城市人口数量与今人黄盛璋根据《嘉庆重修一统志》统计时得到的嘉庆二十五三人口数(1820年临清直隶州人口数为967911人),一比较就清楚了。显然,《明清史料三编中关于临清城中“近百万口”的说法,是把临清直隶州的人口总数,当作临清城市的人口数了。再者,城市的规模与人口数量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应当将城市人口数量结合城市规模进行计量定性分析。周围30多华里的城市,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若有百十万人口居住其中,则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6万多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对这种文献记载不能随便俯拾,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又如《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一书中写道:”在明中叶,临清城最盛时人口,按州志人丁1日额六万六干余推算,当不过十五万人。”这个数字已为许多文章和著作所引用。但是,这里所依据“人丁旧额六万六千余”是明代临清的人丁额吗?不是。到了乾隆年间,《 临清直隶州志》所记载的临清“人丁旧额”也只有“六万三干八百一十九丁”,更何况这也不是临清城市的丁数。

而乾隆年间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了明代中叶,怎么能按“六万六干余丁”推算明代中叶临清城市的人口数量昵? 而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的记载,天顺间东昌府18个县全部人口只有“四十二万四千四百九十四”人。一个临清城市怎么可能占去15万人呢?再者,当时临清城市面积不三16平方公里,而且有汶、卫二河穿城而过。全城面积除去河道所占面积,只有十一二平方公里,若有15万人,每平方公里要有万人以上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密度,在明代的临清城市里,既没有必要(明代人口少,旷地多,可以比较容易地扩张城市范围),也没有可能。

人口结构

通过上述人口数量的分析已经知道,明清时期的临清城市,新城主要是商业人口。旧城也有相当数量的商业人口。除此之外,还有城市居民和守城兵,当然也有官吏、缙绅。但是主要人口是商人和手工业者。正因为如此,嘉靖年间临清市民反对税监马堂的斗争是手工业者王朝佐领导的。他率领“市人数千”包围税务堂署,参加者“万人”。因为税监主要是“督收商税之课”,反对税监的主要参加者,当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明清时期的临清城实际上是一个商人众多,漕运、商务、税关事务繁巨的商埠。在那个时代,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临清城“绾毂南北”,为“水路咽喉”,“萃四方货物”,“东南纨绮,西北裘褐,皆萃于此”。“其盛时,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

临清城市的人口结构,就是由这种条件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