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8编辑:历史君
撑起大明盛世万代基业的重担落在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身上,年号“正统”。这对朱祁镇来说,是幸,也是不幸,但还是幸,最后再看过来“其实是大不幸!”
为何这么说呢?对朱祁镇这个少不更事的孩童来说,所幸的是,皇帝帽子就这么毫无争执地扣在了他的头上;不幸的是,他还只是童稚年龄如何主持朝政?对大明王朝来说,其实是不幸的。
但幸运的是,他是从大明最为辉煌,堪与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提并论的“仁宣之治”中接过江山的“接力棒”,就算个人禀赋非十分了得,只要按部就班,做个稳妥的“守成之君”基本是不成问题的,再加上他还所幸有以贤德著称,精于政务的太皇太后张氏协助操持国政,以及辅佐三朝皇帝的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他们个个能力奇怪、忠诚度更加经得起考验。
可惜遗憾的是,万幸之中还是有个与这种和谐格调并不太协调的小插曲,从小陪着朱祁镇长大的太监王振,在朱祁镇登上皇位后,也一并被升任为“私礼监掌印太监”,这为朱祁镇后来所遭遇的大不幸人生埋下最大伏笔。但当时,由于有张太后和“三杨”齐心辅政,故而王振不敢也没有机会干预朝政。
在这段时期,大明江山固若金汤,皇帝朱祁镇虽小,但整个大明在这些贤德之士的辅佐下萧规曹随,一切有条不紊地继续向前推进,且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象!
可惜好景总是一瞬而过,从正统五年(1440年)开始,至朱祁镇正式亲政的正统八年(1443年),最后到正统十一年(1446年),一直帮助朱祁镇打理国政的张氏,还有“三杨”,他们相继离世,为弥补权力中心地位的空缺,太监王振终于“咸鱼翻身”,为朱祁镇信赖并重用。
尽管此时,刚刚长成人的少年天子朱祁镇胸中也有一番定国安邦的热血之志,亲政初期,也颇有励精图治的作风,但因“宦官专权”的上位,太监王振借着皇帝的宠信和手中的权势开始兴风作浪,作威作福,勾结内外官僚,肆无忌惮,他竟然趁机盗走了朱元璋所立禁止内臣干预朝政所立的铁牌,从此,大权独揽,广植党羽。同时又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使大明王朝的政治格局开始滑向岌岌可危的边缘。
下一篇:土木堡之变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