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崇祯为什么救不了明朝

时间:2020-08-10编辑:罗生门橘子

公元1644年3月19日,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国祚276年的大明朝在农民起义军的隆隆炮火声中落下了帷幕。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在北京煤山上吊自缢而亡,而这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皇帝在位17年,可谓是勤勤恳恳,力挽狂澜,最终还是挽救不了大明朝。

崇祯皇帝死时才33岁,曾经效忠自己的文武大臣早已不知去向,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伴,崇祯皇帝心中是何等的落寞,崇祯皇帝此时心中最恨的人恐怕不是李自成,而是满朝文武,死前大呼“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非亡国之臣,于是在蓝色袍服前留下了”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足可见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昏君。

史书上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是非常高,认为崇祯皇帝的勤政程度仅次于明太祖朱元璋,有明一朝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几位勤政皇帝外,其他都是懒政的人,像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朝,整天躲在后宫数银子,因而有人说,明朝不亡崇祯而亡于万历皇帝。除了勤政外,崇祯皇帝在另一方面也是很不错的,那就是女色。崇祯皇帝刚继位的时候,魏忠贤为了笼络皇帝,主动献上了几位绝色美女,试图通过美女来诱惑皇帝,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引起魏忠贤的疑心,便欣然接受了,但是从未碰过她们。既然崇祯皇帝如此勤政,为什么还是挽救不了大明朝?崇祯皇帝都做错了什么呢?

1、过度依靠文官,不信任武将

崇祯皇帝继位后不久,迅速铲除了魏忠贤集团,一时间朝野上下都歌颂崇祯皇帝的英明,魏忠贤集团覆灭后,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开始崛起了,把持朝廷各个主要官职。这些所谓的文人士子最厉害的就是歌功颂德,办起事来没多少行政能力,像魏澡德这等无能之辈居然官居首辅,而阎鸣泰、孙传庭等有识之士得到朝廷排挤,不受重用,由于朝中都是文官把持,每当武官们打胜战之时,文官们害怕武官盖过自己,于是在朝中散布谣言,再加上崇祯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斩杀袁崇焕,导致北方抗清将领离心离德,以至于北方无人再战后金。

文武官都是朝廷的栋梁,不能过于倚重一方,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崇祯皇帝却依靠了一帮清流之士,这帮人写写文章还可以,想要依靠他们挽救大明,简直是痴心妄想。

2、优柔寡断,刻薄寡恩

崇祯皇帝虽然勤政,但是其身最大的弱点就是刻薄寡恩,多疑猜忌,刚愎自用,其在位17年间,换了50个首辅,平均一年就换了三个首辅,更是杀了两个首辅,督师或总督被杀的达到了11人,巡抚更多,达到12人。崇祯皇帝不顾国家用人之际,试图通过杀人来立威。

历史学家都认为崇祯皇帝有极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一直试图证明自己。由于崇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不得父亲万历皇帝宠爱,自然而然崇祯皇帝和其兄天启皇帝也不受万历皇帝重视,自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成为了历史有名的木匠皇帝。

3、节俭过度

崇祯皇帝继位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短缺,由于长久以来的土地兼并问题,200多年的发展,明朝王室人数从寥寥几人发展到崇祯皇帝时的上百万之多,这些人长期以来,利用特权,兼并土地,导致民众流离失所,而王室人员兼并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长期以往,国家财政越来越少,而要供养的王室人员却越来越多,因而崇祯一上位,就提倡勤俭节约。

驿站是一个国家书信来往的基础设施,官员刘懋为了迎合崇祯推崇节俭的要求而上疏裁减驿站人员,以减少财政开支,崇祯一听,不分缘由就裁减了驿站,一旦裁驿会危害朝廷的稳定,这也是前任皇帝一直不敢裁驿的原因。本来驿站很大的费用都是流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基层人员得不到什么利润的,而裁减的人员几乎都是基层,所以裁减人员根部解决不了财政难题。崇祯到死可能都不会知道后来有一天打进北京城并逼迫他上吊殉国的匪首李自成,就是当年被他裁掉的一个普通驿站马夫!

崇祯当政之时,天灾人祸不断,内忧外患,大明朝就像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破船,而新上任的船长崇祯皇帝十分想治理好这艘破船,让天下百姓过一个安稳日子,但是崇祯皇帝却操之过急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简单的感冒也是一针马上见效的,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

由于崇祯皇帝过于想表现自己,对大臣们过于严苛,只要一出岔子就杀人换人,所以大臣们办起事来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手去干,即使崇祯皇帝再勤奋,身边也没有一个得力助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