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20编辑:梓岚
魏延军中士卒:魏延被评价为:“善养士卒”,这也是作为名将的一项基本素质。可是当遭到王平的呵斥后,这些他平素里如手足扶持的兵士,也都知道魏延这事儿不占理,于是纷纷不战自溃。一位勇猛的名将,就此成为孤家寡人,被马岱追斩身故,何其可悲?
可见,魏延这事儿闹得,确实是激起了蜀汉的公愤。毕竟,大家都在前面跟魏军玩命,诸葛丞相死后,正应该协力同心应对危急。这种时候,主张撤退还是进军可以算路线问题,甚至试图夺取统帅权还可以算组织流程错误,而最后竟然焚烧栈道,差点把全军置于死地,这已经是自个把自个摆到了蜀汉全军乃至整个蜀汉皇朝的敌对面。魏延的悲剧在死于自己人之手,可是他焚烧栈道的时候,真还当自己是“自己人”么?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魏延之死应该是诸葛亮负主要责任。因为诸葛亮在平时既不能协调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到临终遗命,则让杨仪统军,却把军中二把手魏延派去断后,而且还是暗箱操作,难怪魏延不服。而且知道杨仪和魏延有仇,还让杨仪带兵,这不故意激怒魏延么?
这样的指责,也是比较牵强的。
(1)魏延和杨仪的矛盾,诸葛亮已经在尽量调和,但世上化解不开的矛盾何其多,两口子离婚都有劝不和的,何况是两个两头拔尖的文武?
有人拿出孙权劝解凌统和甘宁的例子,那杀父之仇不都调和了么?可孙权的法子也不过是拿出君主的威严,让让这俩不至于当众砍起来,以及把这俩调开不在一块而已。
同时,就是这位善于用人的孙权,公然对蜀汉使臣费祎说“魏延杨仪这俩,最好都赶紧扑杀填满,免得后患无穷”。
相对而言,诸葛亮为了爱惜他们的才能,已经派费祎这个老好人去劝和了。指望每天累得半死的诸葛亮,再专门抽出精力去化解魏延杨仪,实在不太现实。
(2)诸葛亮作为统帅,有权安排最合适的人选指挥退兵,而不是说必须安排官职最大的负责退兵。
事实上就在刘备时代,诸葛亮官不过军师中郎将,其官职远低于关羽、张飞,却在刘备入蜀时担任荆州守备的总负责人。这样的例子在蜀汉系统中比比皆是,也不是专门针对魏延一人。杨仪是诸葛亮的心腹,但诸葛亮只是安排他主持撤军,并不是让他从此兼任军政大权。事实上,杨仪把撤军的任务完成的相当漂亮——团结大多数将领和谋士,当机立断,在魏延起兵烧断栈道的危急情况下,居然从司马懿眼皮子底下把主力安然撤回。诸葛亮这一步用人是相当漂亮的。
反观魏延,军事才能则有,但一向表现出激进的作风,“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种态度,魏延估计不是光写进日记,而是常常挂在嘴上。这么一种个性,诸葛亮如何敢安排他来退兵?事实上魏延之后也确实说了“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证明诸葛亮安排他断后而非总领退兵的英明。
至于说断后就是打压魏延,也说不通。诸葛亮安排的断后,第一是魏延,第二是姜维。莫非诸葛亮同时也在打压姜维?
这其中唯一可以诟病的是“密”字。诸葛亮病重时,不是把命令传给魏延,而是秘密与杨仪等众将商议,却瞒着二把手魏延。这事儿也难怪魏延生气。不过,从史料记载来看,当时魏延作为前军主帅,很可能是距离中军大营有一定距离的。主帅病重之时,本来就应有一定保密。更关键的是,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很快派出了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想法,结果魏延果然表示,就算诸葛亮死了,自己也要接过兵权继续北伐,坚决反对撤兵——这再次反证了诸葛亮秘密安排撤兵的先见之明。否则,真要是把魏延也请来开这个临终会议,只怕魏延要在诸葛亮病榻前当场拔刀夺权了。
(3)杨仪率领退兵,并不是针对魏延
有人说,诸葛亮你安排谁,别安排杨仪啊,知道杨仪和魏延不对付,这不逼魏延造反么?
此事也说不过去。杨仪本身只是一个文人,手中并无兵权。诸葛亮安排他率领撤兵,他乖乖撤退,军队才听他的,他要乱来,就还是光杆一条。魏延因为杨仪而不爽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也不会受到什么威胁。
事实上,从杨仪试探魏延,派遣的是费祎这一点,他对魏延还是更多表达一种“和解”的态度的。就是说,只要魏延听从诸葛亮的遗嘱,带兵断后,两人依旧是战友关系;就算魏延不听话,只要别先动手,杨仪也只是想保证全军撤回。
(4)魏延起兵叛乱才是造成身死的关键因素
因为军事风格的差异,魏延和诸葛亮早就有些隔阂。加上临终前这一道遗命,魏延的不爽,可以想象。虽然诸葛亮所做都是从大局出发,并且客观来说也有合理性,但我们支持魏延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
如果魏延听闻此事,一边断后,一边大骂“诸葛村夫,嫉贤妒能”,并在断后战中用砍下的魏军的头颅来打诸葛亮的脸;如果魏延回到汉中之后,找个机会埋伏在路边,暴打落单的杨仪一顿;如果魏延趁人不备,跑到诸葛亮坟头前撒泡尿,甚至去把年仅八岁的诸葛瞻吓唬得尿裤子,这些作为尽管不那么上台面,却能给历史上平添一段快意恩怨的趣闻韵事。甚至,魏延真要因为此事,一怒之下挂印封金,单骑北投曹魏,大家骂“诸葛亮逼走贤才”只怕也能骂得更加在理。
然而遗憾的是,魏延不肯这么委屈自己。相反,他把凡是妨碍自己实现雄心的,都看作了仇敌。发现遗命没能获得军权,于是企图政变夺权;政变图谋被挫败,于是直接向全军开火,差点置北伐军于死地。
每一次矛盾升级,都是魏延自己选择的。那么最终走到这一步,也就怪不得别人了。硬要站在魏延的主观立场上,或者可以说“错的不是我,而是全蜀汉”?
都说诸葛亮欺压魏延,但在诸葛亮时代,魏延至少能稳居北伐军二把手,屡次上阵杀敌立功。而诸葛亮一死,失去制约的魏延,却权利熏心,自负膨胀,最终成为差点葬送蜀汉北伐军的罪人,身死族灭。
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并非是打压魏延,而是保护魏延。
上一篇:一个你不知道的袁世凯
下一篇:细说明朝宰相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