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她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时间:2017-02-28编辑:梓岚

宋庆龄,国际上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从青年时代就追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成为他的革命伴侣和战友。

她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逐步成为革命主义、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她团结海内外一切进步人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为世界的和平与民主,进行了英勇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新中国诞生后,她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副主席、国家名誉主席。

力促第二次国共合作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作出了宝贵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她又力促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8月1日,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对此,宋庆龄率先响应。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念念不忘剿共的蒋介石集团迫于形势的压力,通过好几条渠道,寻找同共产党接触的线索,其中一条渠道就是宋子文。

宋子文找到姐姐宋庆龄,请她设法与中共联系。早就同国民党中央断绝关系的宋庆龄认为蒋介石走出这一步,符合历史潮流,欣然同意出面斡旋。

1936年1月初,宋庆龄让化名为王牧师、当时在上海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董健吾来到家里,交给他一封重要信件,托他呈送毛泽东、周恩来。董健吾到达陕北已是2月底了,而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却在山西石楼。10天后秦邦宪把毛泽东、周恩来的复信交给董健吾,还交给他长征前江西中央苏区政府铸造的有镰刀、斧头图案的三枚银币及一套布币,送给宋庆龄作为珍贵的纪念。

就这样,宋庆龄在民族存亡关头,首先在国共两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事变后,不少人主张枪毙蒋介石。此时,宋庆龄再次表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事变第二天,她得到消息后,立即作出要到西安劝说张、杨释放蒋介石的决定。

这天,她把救国会的胡子婴约到家中,问能否陪她到西安去。接着,又解释了为何去西安的理由。她说:何应钦等亲日派唯恐中国不乱,如果蒋介石被杀,内战势必全面爆发,日军就可长驱直入,侵占全中国。胡子婴马上明白了宋庆龄的用意,同意随她去西安。正患病的何香凝听了宋庆龄的意见后,也同意一起前往。然而,当宋庆龄让孙科为她准备去西安的飞机时,南京政府却调兵遣将,准备轰炸西安,孙科无能为力,宋庆龄只好作罢。

宋庆龄为民族前途忧心忡忡。在这危急关头,只有中国共产党与她灵犀相通,作出了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决定。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大力推动和督促下,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开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心系祖国统一大业

打开《宋庆龄选集》,有一篇题为《人们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重要文章,这是宋庆龄1979年为国庆30周年而撰写的。文章说:“在举国欢庆祖国伟大节日的时刻,我不能不想念台湾的骨肉同胞。三十年了,台湾归回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哪一个中国人不应感到身有责任呢!”

有几次宴客,宋庆龄用鸡血和豆腐制作可口的酸辣汤。席间,她风趣地笑着用英语说:“这是国共合作汤(鸡血是红色,豆腐是白色)。”她多么期待国共再次合作,渴望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团聚。

宋庆龄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亲友大部分在海外工作和生活,她深情地思念着海外亲人,密切关注着亲人们在外面的境况,从各方面努力建立和保持与他们的联系。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宋庆龄逐渐与海外亲友取得联系。她的儿媳陈淑英、孙女孙穗英、孙穗华等,由于长期阻隔,对祖国的变化了解甚少。宋庆龄知道他们的心情后,就每月给她们寄《中国建设》杂志,给他们通信,介绍祖国的新貌。海外亲属沟通联系后,纷纷摆脱各种干扰,应宋庆龄之邀回内地参观旅游,了解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宋庆龄生前联络的这些亲属好友,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为实现宋庆龄未了的心愿发挥了力所能及的作用。

光荣的归宿

宋庆龄早就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与中共的关系,经历数十年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她始终把共产党视为孙中山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最忠诚的继承者和领导者,并且愿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奋斗终身。

1957年4月,宋庆龄见到刘少奇、王光美夫妇时,郑重地向刘少奇提出:“希望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少奇非常高兴,但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将转报党中央和毛主席。纵观宋庆龄的整个革命生涯,完全证明她不愧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她从投身革命起,与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和最彻底的决裂。

邓颖超在给宋庆龄的献词中赞道:“你长期在蜕变的国民党的敌视、威胁下,能够奋勇当先,进行单枪匹马的战斗而坚持不懈,这种坚韧不拔、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不愧为人中之杰,女中之杰,伟大的革命战士。你比荷花更皎洁,比青松更坚贞。”

刘少奇这样评价宋庆龄:关键时刻,宋副主席一向是支持我们党,同人民在一起的。

因此,对宋庆龄这样有特殊作用的人物,更要从革命大局来处理组织上入党的问题。宋庆龄正式提出入党要求不久,党中央就派刘少奇和周恩来到上海看望她。刘少奇恳切地对宋庆龄说:“党中央认真地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虽然没有入党,我们党的一切大事,都随时告诉你,你都可以参与。”宋庆龄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尊重党中央的意见。当时,宋庆龄眼中含着泪花,体现了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怀。

事实证明,宋庆龄以非党人士身份工作,在许多方面确实起到了独特作用。1956年,党中央邀请她列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7年,她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莫斯科各国共产党会议,都是对她最大的信任。后来无论遇到什么政治风浪,她始终没有动摇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

1981年5月14日晚,宋庆龄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多方治疗无效而恶化。经抢救后,第二天早晨神志清醒,她最后一次向去看望她的彭真、王光美和邓颖超提出入党要求,并且接连重复了三遍。他们当即表示热烈欢迎她加入共产党,并立即报告党中央。

1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16日上午,邓小平前去看望宋庆龄,祝贺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望着邓小平,微笑着,点点头。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刚结束,人大委员长彭真、副委员长廖承志就驱车前往宋庆龄的住宅,把人大常委会授予她国家名誉主席荣誉称号的决定告诉她,向她表示祝贺。

宋庆龄以美好的归宿圆了政治生活的夙愿。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按照宋庆龄的遗嘱,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她父母的墓旁。小小的墓地,无华的墓碑,是她一生从不炫耀个人品质的写照;长青的松柏,向人们述说着墓主人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