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刘基---神机妙算的大明开国功勋

时间:2015-04-19编辑:天行健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22岁中进士,26岁为官,任江西高安县丞,次年为县令,30岁弃官回家,谱写了《郁离子》等雄文诗卷。50岁应朱元璋之邀重新出山,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洪武四年告老回归,1375年卒于故里。
 
    评书故事里的刘伯温在中国家喻户晓,叫刘基,字伯温,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里,他常常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并且呼风唤雨,神通十分广大,“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1、人物简介
 
    刘基,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2、年少有为  
 
    出身官僚世家。受家庭熏陶,从小聪颖过人,十四岁进处州(今浙江丽水)郡学,习《春秋》,十七岁,拜名儒郑复初为师,攻读宋儒周敦颐、二程开创的“濂溪学”、“洛学”。他看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窥,而“尤精象纬之学”。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仅二十三岁的刘基就考中了进士,初露锋芒,
 
    元至元二年(1336),刘基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以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是,在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中,正直守法之士是很难得到重用的。这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首先在浙江台州起兵,腐败无能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被迫起用刘基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
 
3、仕途不顺
 
    刘基一旦得到重用,也一心为元朝效力,他建议筑庆元等城,以压逼起义军;并且极力反对招抚,方国珍收买刘基不成,便派人由海路到大都(今北京),以重金贿赂朝中重臣,使朝廷下诏招抚。元廷因此给刘基扣上了“失天子悯念元元之至意”的罪名,撤了他的职务,将他看押在绍兴府。刘基气愤之极,好几次想自杀,幸亏门人密理沙等拼命拦阻,才得以不死。从此他放浪不羁,一天到晚在绍兴游山玩水,作诗赋词,借以表达对元朝统治集团的不满。
 
    在刘基隐居青田撰写《郁离子》之际,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燃越炽。处于鼎盛状态的北方红巾军挥师三路北伐,直逼元大都,刘福通则率部攻占汴梁;徐寿辉、陈友谅的南方红巾军在长江中游继续发展;活跃于江淮之间的另一支红巾军,主帅郭子兴死后尽归朱元璋统辖,朱已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割据长江三角洲的张士诚、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对元朝则时反时降。总之,反元起义的烈火燃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元朝的统治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4、助朱元璋平定天下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定括苍。翌年,置中书浙东行省。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迫切需要当地武装力量的支持,朱元璋早就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派处州总制孙炎邀他出山,刘基犹豫未有所决,孙炎便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反覆说明利害。陶安和宋濂也来信相劝。他母亲也劝他出山,于是,刘基不再犹豫,于至正二十年三月,怀著勃勃雄心离开青田到达应天,时年五十岁。
 
    当时朱元璋左有陈友谅,右有张士诚。比较起来,张士诚富,陈友谅强。朱元璋问计于刘基,他分析了东西两面情况说: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想保住那块地方,是个自守虏,不足与谋。主要的威胁是陈友谅。他拥有精兵大舰,地处上流,其心无日忘我,集中力量除掉陈氏,上游无事,张士诚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刘基这番透辟入理的分析,避免了朱元璋两线作战的危险。假如先攻张士诚,陈友谅一定全军出动,到时腹背受敌,胜负就很难说了。因此朱元璋听后大喜曰:“先生神机妙算,请知无不言。”
 
    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诚意伯。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p#分页标题#e#
 
5、刘基之死
 
    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刘基还乡后,虽然不与地方官来往,从来不讲自己的功劳,唯棋酒诗文自娱,行为十分谨慎,但仍遭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诬陷他在家乡强占有"王气"的坟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夺去俸禄,致使刘基引咎京,不敢回家。后忧郁成疾,吃了胡惟庸派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6、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
 
    《烧饼歌》又名《帝师问答歌》,相传由刘伯温所著。书中说刘伯温能未卜先知,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了一口,有小太监前来禀报:国师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就顺手拿起一只金碗扣在饼上,才传命召见。刘伯温行过礼后,朱元璋故意问道:“听说先生深明数理,能未卜先知,可知碗中是何物?”刘伯温看了一眼,掐指一算,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打开一看,果然不错。接着,朱元璋就问了许多天下后世治乱兴亡的大事,刘伯温一一作答。由于这部预言由烧饼引起,故后人称作“烧饼歌”。
 
       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豪杰更起文墨辈,英雄奉旨看还乡。
  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
 
  第一句的意思是,燕子就是燕王,指的是朱棣要谋朝篡位,建立一个永乐王朝。
  第二句的意思是,为了驱除鞑虏,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皇帝兵败被俘,明朝也差点亡国。
  第三句的意思是,虽然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但还是胜利了,明英宗也回来了,大明王朝也重开了国运。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龙精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金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顺难当。
  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
  传至六百半梦至,岂有玉宇得心惊。
 
第一句意思是:太监张敏把皇子藏在后宫以躲避万贵妃的残杀;
 
第二句意思是:明孝宗即位后大明中兴;
 
第三句意思是:明武宗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嫖娼;
 
第四句意思是:外戚明世宗即位,直系皇族就此断绝。
 
第五句意思是:刘伯温指的“阉人”,不言自明,正是魏忠贤。而他手下的八千徒子徒孙,正是导致大明王国的罪魁祸首。
 
第六七句意思是:在东林党的保护下,虽然皇权没有旁落,但可怜那“一月天子” 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他们全都英年早逝了。
 
第七句意思是:明朝最后一位遗王朱由榔桂王在顺治十八年在缅甸被三桂所害,时年为辛丑,即牛年。
 
第八句意思是:明朝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共有两百七十六年。
 
    刘伯温这首临时兴起的《烧饼歌》,居然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并且最终讲到它亡国,这太令人拍案惊奇、不可思议了,而这里面的预言故事,更是比西方《诸世纪》里面的还要神,还要准!明王朝就此结束。当然了,咱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这种所谓的预测,不过是后人的假托之作,或者是他们的造神运动罢了。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李淳风、袁天罡编写的《推背图》,就跟刘伯温的《烧饼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翻看刘伯温一生,这个自幼聪明、少年得志的奇才,他在蒙古人当政期间,一心光宗耀祖、建功立业,且根本无心造反。哪怕在 25 年的时间里,刘伯温三起三落,他也要出山继续当官,势要跟这个腐朽、没落的王朝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