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2编辑:梓岚
曹操赤壁大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上骄傲轻敌,此乃史家共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说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此论不无道理。但应该看到,赤壁之战等于给曹操头上泼了一盆冷水,所以不久他便冷静了。虽然在口头上他依然不断强调客观原因,但实际上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把自己从狂躁的情绪中拉回现实,重谋进取。
军谯备战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自赤壁退还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曹操从赤壁实战中体验到,没有经过训练有素的水军主力,要想征服孙权是不可能的;同时深感孙刘联盟已成为严重威胁。为了再征孙权、重集力量和瓦解孙刘联盟,他回谎不久即开始了新的行动。
第一,作轻舟,治水军。根据记载判断,曹操在谯,很快便把赤壁败下来的残兵集拢起来,而且抓紧时间造作船只,投入了军事训练。所以,不到四个月即有了一支新的水军队伍。七月,军队自谁起程,由涡河顺流而下,入淮河,出肥水,驰援合肥守军。曹丕参与了这次重整军旅的活动,并随军东征,情绪很高涨,因作《浮淮赋》,描述了当时的军事之盛,其序说建安十四年,王师自燋东征,大兴水运,泛舟万艘。时余从行。始人淮口,行洎东山,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此前,孙权趁曹操赤壁败归之际,即以准备增援周瑜之兵,进攻合肥,但因守将张辽、李典等奋力抵抗,久攻不下。
史载,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一百多天。曹操遣将军张喜带一千骑兵,并让他经过汝南时再把汝南兵带上,去救援合肥。但军队又发生了传染病,所以久而未至。情况紧急,扬州别驾蒋济同刺史定了一计,诡称收到张喜的书信,信中说曹操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今安徽霍丘西),让守军快派主簿去迎接。同时派出三批使者带上书信入城“语城中守将”,实是故意让敌方获得这一假情报。果然,三批人中的二批被孙权的人捉到。孙权得到假情报便撤军了。所以,当曹操的军队到达合肥时,孙权已经退走,曹操遂把军队驻扎在合肥。然后还谍。
师无大功而还,曹氏父子都开始面对现实,冷静地考虑问题。因此,曹丕有《感物赋》之作,其序说丧乱以来,天下城郭丘墟,惟从太仆君宅尚在。南征荆州,还过乡里,舍焉。乃种诸蔗于中庭,涉夏历秋,先盛后衰。悟兴废之无常,慨然永叹,乃作斯賦。”序文及其賦反映了曹丕赤壁失败后感世事变化无常的情绪,多有悲凉之气,不似出征时所作《述征賦》和《浮淮赋》那样慷慨奋发。
第二,存恤已亡吏士亲属。建安十四年七月,曹操军驻合肥,然后数月没有大的军事活动。这时,他积极谋划安边之策,同时不由想起数年来,特别是南向用兵、赤壁战中阵亡和因疾疫而死的将士们和他们的家属。他甚知,如何对待死在疆场的将士和能否存恤他们的亲属,对于稳定军心、鼓舞斗志和进一步发展势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七月十一日发布了《存恤吏士家室令》其令全文如下: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巳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廩,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志。
赤壁之战,吏士战死和疫死者,按“死者甚众”、“吏士多死者”云云估计,总有数万,甚至十数万之多,加上以往战死者,应当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往者虽有伤亡,但大多是胜利中的伤亡,从大局考虑,虽死犹荣,容易得到朝臣和死者亲属的理解。赤壁战败,伤亡残巨,是失败中的伤亡,而且是因指挥失误而最终导致失败的。对此,作为战争的直接责任者,他应该作出应有的说明。在这里,曹操讳言战争责任,指言造成如此众多“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夫妻不得团聚,“百姓流离”,实非自己所愿,“不得已也”。
应该说,历史的战争确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时战争的发动和进程及其结局,不是或不完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这一角度看问题,应该允许曹操自我辩解,尤其是当他沉浸在战争必胜的迷梦中,怎么能想到失败呢?但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自己骄傲轻敌,谋略失当,断送了数以万计吏士的生命,战争的责任又是不能也不应该推卸的。诡谲多诈的曹操甚知只是以《与孙权书》中言“值有疾病,孤烧船自还”一类话,对敌方说说可以,但难以向自己一方的朝野吏民交待,因此才有了此令中既讳战争责任又表明心情沉重的言辞。
曹操存恤死亡吏士家室,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优属”。这一措施,对于曹操来说,意在解决死亡吏士家室困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但就其本身来说,它又是积极的。开优抚战死者家室的先河,产生了历史的影响,使历代成大业者多有效法。
第三,置扬州郡县长吏。扬州辖境跨越大江南北,曹操和孙权都想得而据之,是必争之地,所以双方都设置了扬州刺史。先此,曹操曾以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今安徽宿县境)人,避乱扬州,建安初曾劝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等降操,操以刘馥为司徒掾;后来孙策所任命的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操遂以刘馥为扬州刺史。
据载,刘馥受命,单马赴合肥,建立州治,“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揭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可惜刘馥在建安十三年死了。但他的作为没有白废。正是由于他的治理与备战和张辽等的坚决抵抗才使孙权围合肥久攻不下。刘馥怎样死的,不得而知。《三国演义》说是随征孙权、刘备时,赤壁战前因其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言”而被曹操“一槊刺死”。似不可信。
曹操、孙权既已处在战争对立状态,扬州地位更显重要,尽快备置扬州郡县长吏和确定镇将人选,从战争和备边意义说都是非常紧迫的。但以何人主治扬州,不能不慎。曹操毅然以身边重臣丞相主簿温恢出为扬州刺史。曹操对温恢说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可见其对扬州重视的程度。同时又遣甚得见重的原扬州别驾、现为丹阳太守的蒋济还州继任别驾,令曰:“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矣。”此令既说明曹操对蒋济的重视,也说明了对扬州战略地位的重视。#p#分页标题#e#
第四,开芍陂屯田。曹操重视屯田(另有专章),到建安中,已收“天下仓廪充实,百姓殷足”之效,使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这是说的民屯。民屯范围相当广泛。还有一种以军为主,军农结合性质的屯田。军队一边种田,一边戍守待命,目的固有解决守军粮食问题的一面,但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屯兵、备边御敌。曹操开芍陂屯田,属后者。
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因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故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说,陂周一百二十许里,是战国时楚相孙叔敖所造,后经历代修治,陂周扩至二三百里,灌田百余万顷。据载,扬州刺史刘馥广屯田,曾修治芍陂、茄陂等以溉稻田。时刘馥已死,曹操军合肥,开芍陂,实是进一步开发扩大屯田规模。
《三国志•苍慈传》说,“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所谓“屯田于淮南”,当指包括芍陂在内的更大规模的屯田。屯田官有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校尉又称屯田都尉或绥集校尉。绥集即绥靖安抚的意思。所以“绥集校尉”主管的屯田,当在边疆而具更多的军事性质。芍陂开其端的这种屯田,规模很快扩大,而且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后来,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再攻合肥时,就是因为“是时诸州皆屯戍”而不能逞其志。
第五,讨斩陈兰、梅成。曹操做完了上述几件事以后,淮南边戍诸事停当,遂于十二月又由合肥还谯。但在回谯以后不久,便有“庐江(今安徽潜山)人陈兰、梅成据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叛”,先此还有庐江人雷绪起兵反叛。这样,在今安徽六安、霍山、舒城、岳西、桐城、潜山一带便陷入混乱,影响了对于此一地带的控制。因此,曹操先是派行领军夏侯渊击败雷绪,既而派荡寇将军张辽督张郃、牛盖等讨陈兰,派于禁、臧霸等讨梅成。
据《三国志•张辽传》载,梅成伪降于禁,于禁还军,梅成遂与陈兰转人潜山。潜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仅可一人通过,张辽率众历险勇进,终斩陈兰、梅成,尽虏其众。讨平陈兰、梅成,曹操得以有效地控制淮南之地。这是赤壁战后的一次小的战争胜利,对于鼓舞士气很有实效,所以曹操对此感到相当欣慰,因论诸将功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同时为张辽增加封地,授予假节之权力,假节就等于是有了尚方宝剑。
第六,密遣蒋干说周瑜。曹操军谁期间,周瑜、程普兵临江陵,与曹仁隔江相对,攻战岁余,周、程在刘备的配合下连连发起进攻,曹仁死伤甚众,孤城难保,主动弃城北走。与此同时,孙刘联盟进一步加强,刘备表荐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以刘备领荆州牧,继而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孙刘联盟的加强,曹操日感威胁之重,因而日谋破坏孙刘联盟之策。所以便有了密遣蒋干往说周瑜之举。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据载,“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曹操遣蒋干过江说周瑜在赤壁战后第二年,即建安十四年,并非如《三国演义》说的在火烧赤壁之前。
蒋干扮成一介书生,“布衣葛巾,自托私行”,以旧友往见周瑜。周瑜甚知蒋干来意,所以出门相迎,见面第一句就把蒋干的嘴脸揭开,立谓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然后领着蒋干参观了军营与粮草、军资、器仗等,继而设宴款待,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席间对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态度很明确,誓与知己之主生死与共。蒋干知周瑜难以说动,“终无所言”,回见曹操,备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曹操密说周瑜的企图没有获得成功。从此他更认识到孙权、周瑜不可轻视,认识到孙刘联盟将是统一事业中最为严重的障碍,必须待机破坏,以避免两面作战。
下一节:曹操加强集权制度
返回首页阅读>>>曹操生平档案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