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2编辑:梓岚
曹操尚仁重德、倡礼嘉义的话说过很多,但由于为人谲诈,常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其实,只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看,他竟说出如许言论亦不失为其真实思想的反映。
曹操在一首《秋胡行》的乐府诗里指出“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意喻自己行事,本于仁义,以施行仁义为职责,以制礼作乐、厘定制度作为安定社会的辅助手段,以期社会大治。他在题为《善哉行》的一首诗里,大赞积德重仁之人,以明自己所尚。
古公亶父,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沉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王国为君。随制饮酒,扬彼使官。
古公亶父是周的祖先。《史记•周本纪》说,古公亶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后因避少数民族熏育攻掠,由豳(今陕西彬县一带)迁至岐下(今陕西岐山境),“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太伯、仲雍是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因知古公想立季历以传位姬昌,主动让位,避居荆蛮之地。伯夷、叔齐,殷末贤者,兄弟互相让国,后来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运城南)。
仲山甫,周宣王大臣,《诗•蒸民》专颂其德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懈),以事一人。”仲父,指管仲,辅助齐桓公,改革政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据《国语》载,齐桓公想使鲍叔为相,鲍叔荐管仲,说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1)宽和惠民,(2)治国家不失其柄,(3)忠惠可结于百姓,(4)制礼义可法于四方,(5)执抱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另外,曹操还在《短歌行》诗里盛赞周文王“圣德”,赞齐桓“正而不谲,其德传称”,赞管仲之德,“民受其恩”。
曹操非常重视并提倡礼让,他赞扬许由的谦让精神;他在《礼让令》中提出:“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又说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之谓让。”他对仁义礼让之风下降感到伤心。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曾发出《修学令》说: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修学令》反映了曹操重视教育的思想,也反映了他试图用什么内容教民育民的思想。
曹操赞赏“积德垂仁”之先圣前贤,同时也很重视具有此种品德人的任用。比如,他尊崇儒学名人,盛赞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他喜欢博学经典之人,像本为县令长、后迁南阳太守的杨俊,因为“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被提拔为征南军师,魏国建时,迁中尉;凉茂,经常督促自己的儿子读诗书,“少好学,论议常据经典,以处是非”,被辟为司空掾。
他善纳倡德之言,如袁涣初归操,说操“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提出“世乱则齐之以义,时伪则镇之以朴”的建议,曹操“深纳焉”;后袁涣行御史大夫事,又言于操说今天下大难巳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曹操“善其言”。
特别有趣的是曹操非常注意用一些儒学根底很深的人教导自己的儿子。崔琰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曹操以崔琰傅文帝,琰以《书》、《春秋》、《诗》、《礼》教。有一次曹丕出猎,“志在驱逐”,崔琰书谏说:“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殷鉴夏后,《诗》称不远,子卯不乐,《礼》以为忌(古代迷信,以子日、卯日为不吉利的日子),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探察也。”曹操为其诸子置掾选令有着明确的标准。史载,曹操为“诸子高选官属,令曰:‘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顒辈。’”邢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时人称之为“德行堂堂邢子昂”(顒字子昂)。
还有一位名叫任嘏者,“年十四始学,疑不再问,三年中诵五经,皆究其义,兼包群言,无不综览”,礼教所化,远近闻名,曹操“召海内至德,嘏应其举,为临菌侯(曹植)庶子”。庶子,官名,属太子近侍官。汉制,太子属官除太傅、少傅外,还有庶子、舍人、洗马,以及太子詹事及其属官。时曹操有意立曹植为太子,故有其设。更有一位丞相东曹掾何夔,对操说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
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显然是一篇道德说教,曹操亦称“善”,遂拜夔为尚书仆射,继而命为太子(曹丕)少傅,不久转为太傅,史称“每月朔,太傅入见太子,太子正法服而礼焉”。
曹操很重视“孝道”。他可以借“孝”字誉人,也可以借“不孝”之名杀人。据载,曹操为兖州牧时,以毕湛为别驾,张邈劫谌母弟妻子,曹操对谌说卿老母在彼,可去。”湛表示决无二心,但遂后乘机跑到张邈那里去了。不久曹操破吕布、张邈,生擒谌。大家都为谌担心,曹操对大家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遂以为鲁相。
这几句话,完全是孔子所说的“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的翻版。曹操杀孔融,故意把祢衡的话“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缶器,寄盛其中”(祢衡是否说过此类话也值得怀疑),硬安在孔融头上,说孔融忤逆不孝,“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罪名虽然是捏造出来的,但反映出他的确是要显示自己重视伦理、提倡孝道。
曹操其人的两面性格很突出,时或翻脸不认人,寡恩少义,但时有颇重义气,立意倡导义气之风。部将陈宫叛后被擒,曹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关羽奔刘备于袁绍军,左右欲追之,操令勿追并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王修哭袁谭之死并乞收尸、脂习抚孔融尸大恸、郭宪不参与斩送韩遂头,曹操皆赦其罪而叹其志义。
下一节: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返回首页阅读>>>曹操生平档案故事大全
上一篇:曹操联吴击关羽
下一篇:曹操用人“唯才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