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编辑:梓岚
不同于明朝前几任皇帝,朱瞻基的身份可以说是根正苗红。其父朱高炽乃是太祖亲封的燕王世子。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出生在北京燕王府。据史书记载,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已经死去的老爸朱元璋来到他的房间,将一个大圭賜给了他,大圭上还刻着八个大 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在我国封建社会,大圭乃是权力的至高象征。
如梦初醒的朱棣被吓了一身冷汗,他疋在琢磨这个梦境的时候,下人传来喜讯, 说世子妃张氏生了一个儿子,朱棣马将梦中意境所指和这个孩子联系在了一起。他马上跑过去看孙子,发现这个小家伙长得非常像自已,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从此对这个孙子无比疼爱。据说这件事对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起着很大的作用。值这明摆者实际上是朱棣想做皇帝都快想疯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不管怎么说,朱瞻基的出生刚好迎合了朱棟的这神心理需求,因此注定 了他的皇帝之路。
随着朱雎基一天天长大,朱械对这个小孙子更是关心有加。他亲自为朱瞻基挑选著名文臣担任其老师,并且,曾经对他挑选的老师暗示道:皇孙乃是可造之才,富贵不可言,要好好教导他。不仅如此,朱棣同时也注重亲自对孙子言传身教。
朱棣每次出征都会将小孙子带在身边,希望以此锻炼他的勇气。后来朱膽基也经常带兵出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爷爷的肜响。
朱睹基的父亲朱高炽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朱高炽虽说是太祖亲封的燕王世子,但从小就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平时只爱读书撰文,练武带兵都不是他之所长。这与他的父亲有若极大的反差。 众所周知,朱棣是一位马上皇帝,一生就好统兵征战四方,所以起初朱棣并不打算将朱高炽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更倾问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次子朱高熙。
这朱髙熙和朱棣筒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从小好斗,在军事上也颇有成祖之风。“靖难”之变时,朱髙熙曾作为大军先锋,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a为此朱棣曾经许诺过他:“你大哥从小多病,将来皇位必定是你的。”听了父亲这话,朱髙熙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在朱棣夺位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天不遂愿,做得皇帝宝座之后,朱棣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还是将朱高炽立为太子。一方面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长幼有序的,他自己的宝座就是因为对反对父亲废长立幼的做法,造反得来的,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今后再次发 生。另一方面,朱高炽虽然软弱,担其心宽厚,儒雅作风在文臣中也颇受推崇。相反次子朱高熙为人好勇斗狠,这种性格打仗可以,但做垒帝恐怕不太合适。另外,朱棣对孙于朱_基的格外青睐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庳因。他希望将来瞻基能接皇帝的班。
永乐二十二年(1425年)f明成祖朱棣驾崩,身为太子的朱髙炽即大位, 改元“洪熙”,这就是明仁宗。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的朱髙炽正准备施展自己一腔报复的时候,可惜自己太不争气,皇上没当一年就挂了。龙椅还没焐热,就这样交给了儿子朱瞧基,而当时朱瞻基人在南京,突然闻听父皇驾崩的消息,马上准备启程赶赴京城。
这时候有官员阻拦他说:汉王朱高熙准备在半路上刺王杀驾,然后再取而代之。闻听此言,朱膽基冷笑道:我乃成祖钦定皇长孙,当今太子,谁若敢违抗祖训,我必灭之3因此不听其劝,轻身赴往京城。再说说这朱高熙吧,虽然早有造反之心,但他却没有这个头脑a他料定自己的侄子肯定不敢贸然启程,因此朱髙熙并没有及时在半路设伏,最终错失了登上九五之尊最好的机会。
回到北京,朱瞌基一方面妥善料理好了父亲的丧亊,一方面加固了京城的城防,防止有人肆机作乱。不久,凭借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朱瞻基从容登基,改国号为“宣德' 是为大明宣宗皇帝。
等一切安定下来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削藩,这残拥兵自重的藩王们就是一只只趴在他身边的猛虎,随时都有可能向自己扑过来。一旦处理不当,朱瞻基就有可能是第二个“建文帝”因此朱瞻基马上着手整治军务, 准备迎接强藩的挑战。果然,削藩的消息一传过来,朱髙熙恼怒得血灌瞳仁。 本来自己就想趁哥哥暴毙的机会趁机夺位,不料想比自已抢先一步的小侄子竞然打起了他的主意。
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个鱼死网破。朱髙熙效仿当年的成祖,以“淸君侧”的名义起兵直逼宣宗。宣宗闻讯,毫不畏惧,以天子的名义昭告天下,要起兵亲征汉王这个叛乱分子。这次朱商熙还是棋差一着,朝廷大军在宣宗亲征的鼓舞下,势如破竹,不久就将朱高熙围困在乐安城。
而那些当初约定与他共同起亊的藩王们,被朝廷大军的声势茁慑,紛纷见死不救,眼看大势已去,朱高熙只好出城投降,最后被宣宗赐死。朱高熙凭着他的勇猛,自认为是成祖第二,可惜宣宗并不像建文帝那般软弱无能。这大虫一除,宣宗犹 如秋风扫落叶般将那些小鱼小虾们处理得一干二净,就这样,削藩这个困扰太祖、成祖、仁宗三代的斑史遗留问题,在宣宗雷霆万钧之下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在我国古代,越南、云南,贵州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安南地区,由于安南远离政治中心,加之这里大多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此自古以来中央政府在这里都疏于管理秦軔时期,秦始皇逍大将赵佗率军曾征服此地,设立了象郡。后来不管是汉代,还是唐代,中央政府都在此地区设立过行政政府机关。但是由于该地区的文化T民族构成等都十分复杂,所以在历史上,安南多次发生过叛乱独立的事件,与中原政府是分分合合。
到了明朝,明成祖耗巨资多次在安南川兵,并将安南设立为明朝的一个省。但民族叛乱这样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成为明朝统治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后来明宣宗即位,经过与大臣的商议f安南地区远离中央,即使将其拿下,既耗费钱粮,日后还是会反复生变。不如让安南自成一国,但安南必须承认大明是其宗主国,需要向大明年年进贡,岁岁称起初安南工黎利并不情愿做大明的附属国。
明官宗采取了先军事再谈判的策略。宣德二年( 1427年)T大明军队击败了黎利,斩首万余。黎利的威风终于被大明打吓下去。同年,黎利向大明进献贡物,表示懕意臣服大明,做其附属国,明宣宗未准,后来黎利又先后五次晋贡,明宣宗看其是真心臣服,于宣德三年(1428年),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直到明朝覆灭,安南都再未与大明发生过大的战事。虽然名义上安南成为了独立的国家,但实际上大明不仅没有放弃对安南的实问学控权,还 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p#分页标题#e#
明宣宗是一个比较了解百姓疾苦的皇帝。有一次他在臣子的陪同下到田间游玩,忽然看见田中有一农夫正在耕作,从小就没有干过农活的宣宗出于好奇,取来耕具亲自当了一回农夫,还没犁两下,宜宗就感到两臂酸痛,他回头对臣子们说:“朕只是推了两三下,就觉得不胜劳累,何况那些农民终年劳作”,说完就命人赏赐了这位农民钱财。
宣宗是明朝少有的爱惜子民的明君,他所制定的薄税政策,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另外在灾年的时候,他对于赈灾悄况是事无巨细,并且经常提醒自己的下属:人灾有时候胜过天灾。如果赈灾的官员在下面胡作非为,百姓将会更加疾苦,为此宣宗制定了一条法规:凡是“私自动用皇粮的,一律杀无赦”。 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法规的约束下.宣宗时期的官员大都比较廉政。
明朝江山传到明宣宗这一代,已经建国半个世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之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使明朝发展到了最顶而明宣宗统治的时期.历史上尊称为“仁宜之治”。
下一节:朱祁镇贸然出兵被瓦剌俘虏后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