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9编辑:梓岚
科举制度为下层社会有才能的人士提供了走向高层的机会,太宗也依靠科举网罗了不少优秀人才,寇准就是其中的一位。
寇准是华州下郵(陕西渭南县)人,小时候家庭贫困,虽然十分聪明,却不认真读书。寇准结识了不少市井浪子,每天和他们一起玩狗斗鸡。母亲待寇准非常严厉,但仍然管不住他。
有一次,母亲看他又出去鬼混,气极了顺手拿起一 个秤砣砸向儿子,正好打在寇准的脚背上,一时血流满地。寇准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浪荡下去,开始发奋读书,十九岁那年就考 上了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第二年被派到巴东(今四川奉节) 当了知县。
年轻的寇准在知县任上非常负责,他走遍了巴东的山山水水,走访大村小户,体察民情,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在摸清了基本情况之后,他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治理。
巴东县乱派差役、乱收费和长期积案是民怨最大的问题,寇准雷厉风行地推行自己的新策,将乱摊派的差役全部减免,长期的积案迅速审结, 该平反的平反,该严惩的严惩,并处理了一批民愤极大的污吏。寇准上任不到半年,巴东县巳变得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老百姓将这位年轻的知县亲切地称为“寇巴东”。
寇准在知县任上的作为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官职提升得很快,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等官。寇准少年得志,不仅在当时,就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也是少见的。寇准官运亨通,凭的并不是阿谏逢迎、依附权贵,他刚正廉明,连续升迁完全是靠自己的忠诚与智谋,宋太宗就曾经夸他是一个“临事明敏”的人。
进入朝廷后,寇准敢言国事,他的远见卓识更为太宗所赏识。有一次,寇准在殿上向太宗奏事,一句话惹恼了皇上,太宗当即站起来,甩了甩袖子就要准备离开。到了这个时候,一般的臣子早就巳经吓得跪伏在地上请求皇上原谅了。
可是寇准却不同,他见皇上发火,不但不请罪,反而伸手扯住了皇上的衣角,劝太宗坐下来听完他的奏述再离开。盛怒之下的太宗并没有责罚寇准,反而当着群臣的面夸奖道:“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啊。”
淳化初年,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其中情节非常严重的王淮,贪污的赃款数以千万计,但仅仅是被撤职杖责,而且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严惩,处以死刑。刚直的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心中忿忿不平,暗等有机会向太宗陈奏。
第二年的春天,中原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大多数的大臣都认为这是天数所致,寇准瞅中机会,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公平的警告。宋太宗听后,非常生气,不再理他。而转人禁中,太宗又觉得寇准的话肯定是有所根据的,就将他召到近前,问他朝廷的刑罚怎么不公平?寇准回答说:“请将二府大臣都叫来,我当着他们的面向陛下解译清楚。”
等王沔等人来到后,寇准就在御前把王淮、祖吉两个人的案子述说了一遍,然后 看着王沔问道:“这样 的刑罚难道是公平的吗?”宋太宗当即责问王沔,吓得王沔魂不附体,连连谢罪。至此,寇准更加受到太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现任枢密副使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寇准由此开始直接参与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寇准年轻气盛,在朝中树了不少政敌。一天,寇准骑马上朝的时候, 路边突然冲过来一个疯子,跪在寇准马前连呼“万岁”。有人抓住这一点在太宗面前大做文章,寇准自然不服,两个人就在御座前吵了起來。太 宗一怒之下,把这两个人都贬出了京城。#p#分页标题#e#
但这时宋太宗已离不开寇准了,寇准去青州后,太宗闷闷不乐,经常询问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左右的人都不喜欢寇准,说他现在每天都在青州饮酒作乐,恐怕是想不起陛下您来了。太宗就不说话了。但到了第二年,寇准还是被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又升为给事中。
当时宋太宗年事巳高,他腿上的箭伤经常发作,身体日渐衰弱,立皇储一事已经成为太宗的心头之患。因为太祖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德昭没有能够继位。现在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赵氏宗族中其他有才能者。当时一般的大臣都不敢谈到立储的事情。一个叫冯拯的大臣就因上疏请立皇储,触到了太宗的痛处,被太宗贬到了岭南。从此朝野上下没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寇准刚从青州还朝,人宫参见太宗。当时太宗箭伤发作,揭开衣服让寇准看过伤情后,伤感地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寇准回答说:“我是一个被贬之人,没有您的召见我不能回京。”太宗接着问他:“你 看现在应该立谁为皇太子?”聪明的寇准早就已经猜到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他成竹在胸,但并没有直接回答太宗的问题。
他告诉太宗:“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太监)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太宗低头沉吟了好久,挥手让左右的人退下,轻声问寇准:“你看襄王怎么样?”寇准心中暗喜,但不露声色,他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赶紧决定吧。”
不久,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太宗携太子拜谒祖庙回城时,京城的人们都拥挤在道路争着看皇太子。人群中有不少人大声地赞叹称太子为“少年天子”。太宗听后很不高兴,问 寇准:“人心都向着太子,那把我放在了什么位置?”寇准向太宗一拜再 拜,大声祝贺道:“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正是国家的福气。”
太宗的脸色这才变得好看起来,赏寇准对饮,一直喝得大醉才罢。有人给太宗献了个宝物一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可见太宗对寇准的器重。
没过多久,因为提拔官员的事,寇准又在殿上和反对他意见的大臣争吵了起来,太宗不想将这件事情闹大,对寇准说:“你现在身为执事,在朝廷上与人争辩,太过失礼了。”但寇准仍然力争不已。第二天,寇准不肯服输,仍与人据理力争。
这一次,太宗不高兴了,他说寇准:“雀鼠还能够知道看人脸色,更何况是人呢?”时任宰相的吕端更是站出来对皇帝说寇准“性刚自任”,应予惩治,宋太宗终于又把寇准逐出了京城, 将他调到邓州(河南邓县)做了个小小的知州。
到了真宗朝,寇准再次被召人京城,并出任宰相。寇准在宰相任内,积极抗辽,功勋卓著,但由于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又有数次被罢官,后来,寇准被贬到雷州,最终病死在那里。
寇准逝世后,他的妻子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在经过湖北公安时,当地民众念及寇准的恩德,将竹子插在地上,上面挂祭物祭拜他,而后将竹子、祭物等焚烧。过了一段时间,焚烧祭物的地方竟然长出了竹笋,并蔓延成林。当地人就在附近为寇准建立了祠堂,还把那些竹子称为 “相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