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余光中作品风格介绍

时间:2017-12-15编辑:历史狂流

据台媒报道,著名诗人、台湾文学家余光中12月14日在高雄医院病逝,享年90岁,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余光中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如余光中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他的诗,你一定听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如今余老已逝,留给我们无限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