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9编辑:历史狂流
最后一位娃娃皇帝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时只有3岁。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做皇帝次数最多的人,他一生共做过3次皇帝,第一次是(1909—1911年);第二次是在1917年由张勋、康有为等拥护复辟,为时只有12天,第三次是在1934年,在日本人“拥护”下,由伪“满洲国”执政升为伪“满洲帝国"皇帝,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为止。
清一代,虽然有多位皇帝幼年登基,但溥仪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自顺治、康熙以来的皇帝,即位的年龄愈来愈小,同治帝是六岁,光绪四岁,而宣统只有三岁。
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溥仪入继大统,是和溥仪的家庭背景分不开的。
道光皇帝是溥仪的曾祖父。当年,道光皇帝在九个皇子中选择了第四子奕詝继承皇位,这就是咸丰皇帝。
咸丰只存一子载淳,成为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他就是同治帝。然而同治无子,入继大统的是载湉,即光绪皇帝。
载湉的父亲醇亲王奕寰有七个儿子,载沣是他的第五子。
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是慈禧亲自指定的,是其心腹大臣荣禄之女,同时也是慈禧的养女。
荣禄,满洲正白旗人。他先被赏为主事,后升为户部管银库员外郎,因为贪污罪,差点被肃顺处斩。
侥幸逃生后,他花银买了个直隶候祉道的官位。
咸丰逃难承德时,荣禄是巡防处的“总其事”,这成为他日后发迹的起点,从此他官路顺畅,一帆风顺,同治初,设神机营,荣禄充翼长,后来又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同治帝驾崩无后,荣禄便向慈禧太后进言,等嗣皇帝光绪有子,可承继同治为嗣,兼承光绪之祧。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
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
溥仪逃入日本使馆后,日本公使芳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他先是为溥仪安排住宿房屋,又派池部书记官同中国外交部的沈次长见面,请沈次长把日方的意见转达给新任执政段祺瑞,以免两国生出误会。
陆军中将曲同丰代表段棋瑞执政府亲自前往日本兵营会见竹本大佐,表示段祺瑞执政府的意见,他们表示“愿意尊重逊帝溥仪的自由意志,并于可能范围内,保护其生命财产的安全”。
至此,溥仪感到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有了保障,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切安排就绪后,溥仪又派人去王府接他的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最终,还是日本公使芳泽亲自去找了段祺瑞,才把婉容和文绣连同她们的太监、宫女接到了日本使馆。
起初,日本使馆给溥仪安排了三问房子居住。但是,随着婉容、文绣和随从们的到来,原先居住的屋子显然住不下了。
为解决住房紧张问题,日本方面腾出一所楼房,专供溥仪使用。日本公使馆还全套恢复了“大清皇帝”的奏事处和值班房制度。
对此,溥仪非常感激,他曾表示:“我在这里遇到的热情,不仅是空前的,也许还是绝后的。”但是,他太天真了,随后的事情恐怕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溥仪进了日本使馆,并不意味着自由,从此他被两个亲曰派大臣郑孝胥和罗振玉控制住了。
而另—方面,以载沣为首的王公们来到日本使馆,希望能劝溥仪回心转意,回王府居住。
他们告诉溥仪,段祺瑞和张作霖都向他们做了保证,只要他们在,国民军肯定不能任意行事,现在王府已经很安全了。
但是,此时的溥仪已经完全相信罗振玉所说的,段祺瑞和张作霖是见他已进入了使馆才作的保证,如果他回到王府,国民军还在北京,那结果就很难说了。
所以,他甘心作日本人的禁脔,拒绝了王公们的要求。
为了留住溥仪,争取他的欢心与信赖,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公使真是费劲了心机。他甚至不顾身份,让自己的夫人亲自伺奉溥仪。
芳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日本政府的利益。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从溥仪身上捞取从袁世凯和张作霖那儿欲取而尚未取到的东西。
清朝的遗老遗少、王公旧臣们对日本使馆优待溥仪的行为十分兴奋,他们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又活跃了起来。
他们有的给段棋瑞执政府打电报,要求恢复对清室的优待条件;有的向溥仪进奉银钱供他使用;甚至还有人专门从外地跑来给溥仪请安,谋划复辟大事。
种种迹象表明,在日本的扶植下,那个被逐出紫禁城的“小朝廷”似乎又显出了“中兴”的势态。
溥仪更是全心全意地相信日本人是自己在危难关头的“救命恩人”,将来则是支持和帮助自己“恢复祖业”的“贵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