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0编辑:历史狂流
胡宗宪(1512年11月4—1565年)就是被历史误解的一位民族英雄,特别是有一篇与海瑞有关的文章。他的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却被后人遗忘,最后冤死狱中。
他培养了象戚继光、俞大猷、卢镗,刘显、谭伦、任环、张四维、尹凤、汤克宽、朱先、杨缙等将领。
他聪明好学,擅长诗文,二十七岁中进士;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也品行不端遭非议。
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著有《筹海图编》第一次明确标注了钓鱼岛的方位,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骤然加剧。胡宗宪此时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上任伊始,大力整顿,很快使军纪士气就得到恢复。
一方面招揽各种人才,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足智多谋科举不得志的奇才文人徐渭招为幕僚;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练兵,成就最大的是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在胡宗宪的抗倭生涯里,最能体现其胆识才干、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剿灭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
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王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
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
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
胡宗宪在抗倭大业上的另一个功劳,是他发现并启用了戚继光,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调来浙江任参将,是胡宗宪麾下一员骁勇善战的著名战将,胡宗宪誉他为“奇才”。
他与著名抗倭将领俞大猷并肩参战了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的龛山之役,取得了三战三捷的战绩。
战斗中,他发现了明军“战无号令,守无营垒”的诸多弊端,于是向胡宗宪提出操练乡兵的建议,很快,这个建议得到了胡宗宪的支持。
嘉靖三十八年(1559),他指派戚继光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名乡勇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这支军旅为“戚家军”。
此后,戚继光与“戚家军”纵横千里,所向披靡,“先后九战九捷”,成为抗倭主力军。胡宗宪也称这是“自有倭以来,没有哪一次有这么痛快”,夸赞戚继光是“当今之虎臣,振古之名将”。
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胡宗宪因为要保住自己长久地位大展才能,千方百计迎合严嵩,甚至送白鹿给喜好祥瑞的嘉靖皇帝。严嵩倒台之后,言官弹劾胡宗宪,而且发现胡宗宪与严嵩之子严世蕃的信件,于是胡宗宪二次入狱,两次都因为严嵩父子所累。
第二次入狱后他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死狱中。
隆庆六年(1572年)宗宪时得以昭雪,并“史录平倭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