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名将韩信是否被冤杀

时间:2018-07-31编辑:梓岚

韩信(?~前196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他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归附刘邦,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称:“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汉高祖刘邦也盛赞韩信的功劳。西汉建立后,他分析楚汉成败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然而,这位百战功臣却不能寿终正寝,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设计诱杀,他全族也遭诛,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

对于韩信的死因,有人说他是因谋反而遭杀戮的,罪有应得;有人说是刘邦不容人,他是含冤而死。那么真实情况如何?

持“谋反说”的人认为,对于韩信的死因,《史记》、《汉书》均记载是谋反。高祖七年(前200年),阳夏侯陈豨担任赵相,镇守赵、代地区,当他离开都城赴任之时,曾与韩信密谋陈豨在边地起兵反汉,韩信从中响应配合。陈豨至代后,果然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谋反。高祖十年秋七月,刘邦之父太上皇死,召陈入朝,陈豨托病不往。

九月,公开宣布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闻讯后,统率大军前来征讨。韩信借口有病,没有随同出征,等到刘邦离都之后,立即按照原先计划准备响应陈。次年春天,韩信部署已定,密谋假传圣旨,释放奴隶和犯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袭击吕后与太子刘盈。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事。吕后与萧何谋划,诈称陈豨叛乱已平息,命令朝臣入宫庆贺。在萧何的劝说之下,韩信前往长乐宫,但是却被埋伏的武士斩于钟室之中。

韩信反叛,早有苗头,早在楚汉战争最紧要的关头时,韩信就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嘴脸,垓下之战前夕,又为一己之利拒不出兵,因而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夺了他的兵权,并徙封为楚王。韩信到楚以后,野心不死,巡行所辖县邑,出入陈列兵仗,又收罗原项羽部将,被人告发。

刘邦采用陈平的调虎离山计,以出游云梦泽(今洪湖、洞庭湖一带)、会诸侯于陈(今河南淮阳)为名,趁韩信前来朝会之际,将他逮捕。后刘邦念其大功,又赦免了他,降封淮阴侯,并让他居留在长安,韩信从此“常称病不朝从”,“日怨望,居常怏怏”。由此,他勾结手握重兵的边将陈豨,再次阴谋叛乱。正在此时,他的密谋再次被人告发。萧何与吕后设计捕杀了韩信,消除了叛乱。

但也有人认为韩信是被冤杀的,据《史记》、《汉书》记载,高祖六年(前201年),韩信被囚时,十分感叹地说:“果然如人们所说:‘狡兔死,走狗烹;禽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已经没有用,应当杀头了。”刘邦只好以“人告公反”为由,把他带回洛阳,查无实据,降封为淮阴侯。后被吕后所杀,临刑前又感叹道:“我后悔不用蒯通的计谋,竟落入小女子的圈套,这也是天意吧!”意即没有听从蒯通计谋,背汉自立。

而且所谓韩信密谋假传诏旨,赦放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并试图与叛将陈豨里应外合,都是没有实据的。首先,告发者是韩信准备处死的一个罪犯的弟弟,有挟怨诬告的嫌疑,即使韩信确有密谋,也不可能让这个人知道;其次,当年韩信雄踞齐地,握有重兵,有人劝他反汉并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韩信却认为刘邦待他不薄,不忍心背叛刘邦。

在绝对有利条件下尚且不反,而在闲居长安,既无兵权,又无武装的情况下,韩信为什么又要造起反来?再次,韩信被擒之后,未经审讯,立即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假设谋反有证据,为什么不昭示群臣?最后,刘邦平定陈是在高祖十一年年底,而韩信“谋反”却在第二年正月,此时陈豨已经兵消瓦解,韩信又怎能与他里应外合?

刘邦平叛归来后,对于韩信的死,“亦喜且怜之”。所喜者,心腹之患已经除掉,所哀怜者,大臣无辜遭诛杀。从这种心情也可以看出,刘邦本人也并不认为韩信真会谋反。韩信之死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加以“贪”、“骄”相循,因而招致杀身灭族之祸。

总之,韩信有无谋反之心?是否参与陈豨叛乱?目前史学界尚未论定。韩信被杀真相,如处迷雾,难以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