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李时珍简介李时珍幼年学医的故事

时间:2018-08-08编辑:梓岚

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幼年攻读儒学经典,后研究医学。他曾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典籍,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治病经验。他有感于历代本草著作中的谬误颇多,于是参考800余种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历时27年,编撰完成52卷本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对脉学、经络的研究也非常深入,这方面的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李时珍——从小立志,心比铁坚

姓名:李时珍

生卒年:1518—1593

籍贯:蕲州(今湖北蕲春)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里,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爱花草。李家后园里种满了李时珍的父亲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比如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儿时的李时珍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施肥,因而认识了许多药草。

父亲看到聪明伶俐的儿子喜爱花草,就非常热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时还告诉他一些药草的功用。这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愈来愈喜欢这些既美丽又能治病的花草了。

李时珍渐渐长大,便跟随大哥和其他小伙伴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凤凰山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山上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都是李时珍所喜爱的。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他还经常向樵夫、农民、渔民请教。他记忆力好,做事细心,对人又很有礼貌。方圆十里的乡亲们都知道李家有一个好学懂事的孩子。李时珍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使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尽管李家世代为医,李时珍也从小喜欢医学,但父亲并不赞成儿子当医生继承自己的事业,因为当时医生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职业。父亲希望儿子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于是,他采用种种办法培养儿子参加科考的兴趣,还为儿子准备了一般应考的必读书。李时珍一向比较尊重父亲,在父亲的敦促下开始读一些儒家经典书籍,但依然不能丢开医药学。

一旦有空余时间,他依旧跟父亲一道上山采药,还向父亲请教关于药草的生长特性和治疗功效等方面的问题。一段时间之后,李时珍对儒学的了解有限,但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却增加得很快。父亲看到这种情况,总是摇头叹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忧虑愈来愈重。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儿子请他教读医书的要求。他把自己遭人白眼的经历告诉李时珍,执意为他的未来发展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坚决不同意李时珍和自己一样做一名医生。李时珍立志学医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

其实,李时珍的父亲也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才这么做的。当年,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江湖游医。李时珍的父亲子承父业,继续从医。他医术高明,又注重实践,是当地的名医,却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鄙视。因为当时社会把医生这个行业视为贱业,认为医生与算卦、看风水的人一样,是从事“小道”的人。

如此一来,当时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甚至是一般的读书人都不屑于做医生。李家祖上数代为医,饱受了达官贵人的轻视和欺辱。这种经历,使李时珍的父亲决意不让李时珍再从医。

从12岁起,李时珍便在父亲的严厉训斥之下,离开了山林湖滨,待在家中读圣贤书,做八股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两年之后,李时珍中了秀才。这对他父亲是巨大的安慰,感觉希望就在眼前。然而,李时珍在接下来的几次科举考试中,屡遭失败。李时珍感到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于是决心按自己的志愿,在医药科学上求得发展。

李时珍23岁时坚定地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立志学医、甘愿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的心愿。面对李时珍的改弦更张,父亲一半是失望,一半是无奈。最后,父亲还是忍痛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决心支持和帮助儿子学医。从此,李时珍与父亲一同行医,全身心地投入到医药学事业中,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

成才启示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

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推荐专题》》中国名人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