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茅以升简介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的故事

时间:2018-08-10编辑:梓岚

茅以升,桥梁工程专家。他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翌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他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取得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是我国土力学的开拓者,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茅以升——少年立志造大桥

姓名:茅以升

生卒年:1896—1989

籍贯:江苏镇江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出生在秦淮河畔的镇江。南京秦淮河上有座文德桥,这里在古代是最繁华的地方。清末以来,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行划龙船比赛,周围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到文德桥上看龙舟竞渡。茅以升10岁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几个小伙伴就与他约好次日同到秦淮河上看赛龙舟。

不料,第二天茅以升的胃疼得厉害,没有去成,他只好请小伙伴们看完以后把赛龙舟的情况告诉他。那天,秦淮河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100多条龙舟一字儿排开,船两侧坐着划船手,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当时观看龙舟竞渡的人太多了,河岸边挤得水泄不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想占到一个能看得清楚的地方,文德桥是最理想的位置。当龙舟从文德桥下划过的瞬间,数千人拥向文德桥。正在人们为选手们欢呼加油的时候,文德桥“轰”地一声塌了下来,许多人跌入水中。

原来,文德桥是座很古老的桥,年久失修,突然遇到挤压,承受不住倒塌了。这时,识水性的人连忙下水救人,赛龙舟的选手也放弃竞赛,加入到救援的行列中。出人意料的重大事故,经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让茅以升心情非常沉重。晚上,他躺在床上,浮想联翩,心中暗下决心:将来一定学习造桥,要造出踩不坏、挤不塌的桥。

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总要从桥面到桥柱看个遍。上学后,茅以升只要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几年下来,他竟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茅以升又获得了官费赴美留学的资格。

同年9月,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不料,该校的注册处主任竟傲慢地说:“你说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予以注册。”茅以升心想:这样也好,我考出一个好成绩叫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洋鬼子看看,中国人到底是不是孬种。考试结果公布之后,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

1917年,茅以升获得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两年后获卡耐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荣获了该学院颁发的金质奖。1919年12月,年仅24岁的茅以升婉言谢绝老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到交通大学唐山分校任教。他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活时曾说:“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江苏省水利局局长等职。

茅以升经常想,中国的大江大河上已有许多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比如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钱塘江大桥,中国人一定要自己修,从而证明外国人能干的事情,中国人也能干,我们不比别人笨。

1933年,茅以升出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全面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古称“无底江”,就是说江水深,流沙厚,变幻莫测,水流急,冲刷力大。同时,建桥的经费有限,施工期限极其紧迫。因此,修建这座桥梁,上下有关的工程必须配套联成“系统工程”,同时动手,一气呵成。茅以升运用自己的学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甚至于一线工人的集体智慧,解决了一道又一道难题。

当时,每一个桥墩下需要打160根桩,9个桥墩要打1440根桩,若用老办法打,一天只能打1根,光打根桩就得花几年时间。后来,他采用“射水法”打桩,一昼夜能打30根,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期间,茅以升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为了监督工程的进度,他经常同工人吃住在一起,甚至下到水深30多米的沉箱中查看工程进度。

经过数年的奋斗,我国桥梁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终于按期完工。

茅以升成才启示

敢为天下先,具有探索精神。

不甘于落后,奋发进取。

吸取教训,自立自强。

推荐专题》》历史名人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