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故事

时间:2018-08-22编辑:梓岚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画,在绘画史上位居元四家之首。由于他成名较晚,浪迹江湖,因此很少人了解他的身世,流传着很多个版本,说得最多的版本是:他原本叫陆坚,小时候父母双亡,天资聪颖的他便过继给了当地一位姓黄的老者。这位老者收养他的时候已经九十岁了,看到他很高兴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就改名为“黄公望”。

黄公望年轻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很小的官,后来因为受到他人的连累进了监狱,出狱后便以为人占卜看相为生。历经沧桑的他对俗世产生了厌倦,渴望避开这一切,而画画能忘掉一切烦恼,尤其是在画山水的时候心最平静。于是,他从五十岁开始大量画山水画。

为了观察山谷内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黄公望经常去爬山,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候太阳落山天快黑了,家人着急地到山里去寻他,发现他随身带的干粮都没有动过,他已经在山中静坐了一整天了。

黄公望六十六岁时,同大画家倪瓒一起加入了全真教,拜在道行高深的大师金志扬门下。黄公望更加看破红尘,从此隐居江湖。受到个性独特的师父的影响,黄公望也表现出很另类的样子。如果在苏州的道场里碰见一个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胡须拖得很长,不修边幅,疯疯傻傻的老道士,那就是黄公望了。他以“大痴”为号,常常和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等道友交往。

黄公望近八十岁的时候,听说浙江的富春江一带山水秀丽,很适合隐居,于是他决定搬家,还邀请了自己的好友无用禅师一同前往。当他们来到富春江边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黄公望脱口而出:“太美了,我要把它们都画出来!”山川的美景激起了他绘画的灵感。

无用禅师很赞同地点点头:“画好了能不能把画送给我?”他不但喜欢眼前的美景,更希望好友能用画笔留住这片美景。

于是,黄公望定居在此,开始准备这幅画。在观察构思的时候,他走遍了富春江两岸。每次出门,他总是带着装有画具的皮囊,见到山中胜景,就取出纸笔,将景色描摹下来。

为了能把富春江一带的美景尽收其中,黄公望决定画一幅巨型画卷。但他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太长不便携带,所以他只能每次归来后一点一点地画上去,结果过了两三年都没完成。这下无用禅师着急了,生怕时间一长被人横刀夺爱,于是对黄公望说:“你得先在画上题文,写明白这是送给我的。”所以这幅画还没有完成,就先有了题记。

这幅画最后何时完成的,不得而知。有人说经营七年而成,但黄公望自动笔至去世也就七年。无论如何,一幅画画了这么多年,也称得上一奇。这便是《富春山居图》。画中,黄公望用水墨技法描绘了南方富春江一带秋天的景色,笔路新颖,堪称创格,整个画面似有仙风道骨之神韵。

这幅图影响深远,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当时的摹本就有十余种之多。无数的画家、富商、官员都渴望得到黄公望的真迹,甚至不择手段地去夺取。于是《富春山居图》从此颠沛流离。

二百五十年后的清初,大收藏家吴洪裕得到了《富春山居图》。他对这幅画的痴迷程度已经接近疯狂,以至于临死前竟然要求家人当他的面将这幅世间珍宝烧掉让他带走。幸亏侄子吴静庵趁他不清醒的时候从火中夺回了残卷,但《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成两段。

现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前段(被称为《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长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