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2编辑:梓岚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氾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著成《王祯农书》。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意识到了农业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使、设立都水庸田使司,掌管南方种植稻田之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农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使得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的日渐繁盛,激起了知识分子从事农事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王祯从小喜欢植物,尤其是农田里的各种作物,经常认真观察它们的生长,关心它们的收割。一位名士前来王祯家乡担任劝农副使,年轻的王祯对这位名士素来景仰。听说名士编写了一部有关农事的书籍,王祯非常好奇,于是想尽办法弄来了那本书,仔细阅读后,更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从此立志,也要做一个精通农事的学者。
王祯后来官至地方县令,可他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县太爷。别的县令都舒舒服服地坐在高堂之上,听下属和百姓回话,在县衙里处理公文;王祯却不顾风吹日晒,一天到晚在外面跑。有时候下属急着禀告情况,发现王祯不在县衙里,等半天终于满腿泥回来了,就知道他又去过农田了。时间一长,下属们再遇到紧急的事情也不等了,直接去田里找他,准能找到。
当地有很多山丘,农民们的耕地大部分都是山地。山地引水灌溉困难,如果遇上干旱,农作物就容易干涸而死,这就存在一定的耕作难度。王祯刚任职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这点,没想到第二年果然就碰上了旱灾。
眼看着山坡上的大片禾苗都耷拉着脑袋,有的更是已经倒下贴在了干裂的土地上,快要旱死。农民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怎么办啊?再不下雨,今年秋天就没有收成了啊!”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农着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一个壮汉撸起袖子说:“要不,咱们还是去多挑几担水吧!”
旁边人摇头说:“这能有多大作用啊?还不是白费工夫。”
正当众人沉默不语,渐渐绝望的时候,有个声音响起:“这水还是可以引上来的。”
大家惊愕,回头发现说话的一个又黑又瘦的小伙子。
“年轻人,不懂就别胡说!”人群中立刻有人训斥他。
王祯摘下草帽,指着山下的溪涧说:“我可以想办法把水引到田沟里来。”
众人一片哗然。正在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信口开河,准备责骂他时,有几个年长的老农认出了这个人就是常来农田里转悠的县太爷。
“大人,您要是真的有办法就说出来,我们一起试试。”一个老农半信半疑地说。
原来,王祯阅览无数古籍,终于找到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古代机械图。他将这些图研究透彻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出了新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转高车。
于是,王祯拿出水转翻车图样,召集木工、铁匠一起赶工,农民们也主动加入,最后赶制出一大批水转翻车,安装在了每座山下。就这样,水转翻车使全县几万亩山地的禾苗得救了。
王祯规定农民每年要种植桑树若干株,对于一些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他还画出各种农具图形,让百姓仿造试制使用。最重要的是,王祯常常在农田里和百姓一起劳作,凡是他待过的地方,当地民众都对他十分敬重,念念不忘。不仅如此,他生活非常俭朴,经常将俸禄捐给地方兴办学校,修整道路,施舍医药。
在中国历史上,如王祯般心系农业改革的农业专家太少,如他般亲民爱民的官员亦不多见,可谓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