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庞安时为什么被称为医王

时间:2018-08-24编辑:梓岚

北宋年间,舒州桐城有户农家,妻子怀孕到了生产的时候,一连七天,孩子还没有生出来。农户的邻居叫李百全,本身就是一个大夫。李百全把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还是没有效果。眼看着孕妇的情况越来越危险,家里人束手无策,乱作一团。

“李大夫,您再想想办法吧!”农户哀求说。

“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李百全说,“这样,我去请我的老师来看看,只是他云游四方行医,不知道在不在家。”

很幸运的是,李百全找到老师家里时,老师刚巧云游回来。李百全将孕妇的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随着他来到了农户家中。

老师进了内室,看了床上的产妇一眼,说:“放心,人没事。”他又摸了摸产妇的肚子,说:“打一盆热水来。”

农户打来了热水。他让农户用热帕子蘸了水,敷在产妇的腰腹部;自己则在产妇肚子上从上到下地按摩,又用针刺产妇的肚子。过了一会儿,产妇忽然觉得胃肠有一阵微微的疼痛,正呻吟间,孩子就生出来了,是个男孩儿。农户又惊又喜,连连向他道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说:“其实孩子已经从胎胞里出来了,只是他一手误抓了母亲的肠子,所以出不来。我刚才摸到胎儿手所在的位置,用针刺他的虎口,孩子手一痛,松开了母亲的肠子,自然就出来了。”

“先生真是活神仙!”农户说,“请问先生高姓大名,我全家必定日日在佛前祈祷先生平安!”

“我老师叫庞安时。”李百全说。

庞安时,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他的父亲就是医生,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诊脉的口诀。庞安时过目不忘,很快就全都记了下来。可是他并不完全迷信父亲的医术,而是博览医书,并且常有自己的见解。后来,庞安时得了一场病,病虽然好了,但是听力却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用心钻研医经。庞安时曾总结说:“世上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独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

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决断死和生。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

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研究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出不了这一范围。”他还写有《难经辨》《本草补遗》《伤寒总病论》等医学著作。

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有八九都会痊愈。更可贵的是,如果病人远道而来,病又不能即刻解决,庞安时就腾出房间给他们居住,相当于安排他们“住院”。在“住院”期间,他会亲自照看病人,亲自检查他们的药物,而且一定要等病人痊愈才让他们回家。对于那些无法救治的人,他也会如实告知病情。被他治好的人经常拿着礼物登门道谢,他并不全都收下。

相传,有一年大旱,浠水城郭乡杨家铺一带瘟疫流行。庞安时到杨家铺之后,给村民开了药方,可是几服药下去,并不奏效。庞安时觉得奇怪,调查后才发现,原来村民用的水都被污染了,必须解决水源问题才能治好他们的病。庞安时于是带着弟子杨可上山找水源。后来他们发现了水源,又请来石匠打井,终于使村民的饮水有了保障。庞安时用井水煎药给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人们为了感谢他,就在井上刻了“庞公井”三个大字。庞安时说:“井是大家的,也是杨家铺的乡亲们打的,不如就叫杨井吧。”于是改名杨井。

庞安时五十八岁的时候得了病,弟子们给他诊了脉,却不知道怎样救他,于是请求他自己给自己诊脉。庞安时说:“不用诊脉,凭人的呼吸也可以看出脉象。我的胃气已绝,没有用了。”于是不再吃药施治。过了几天,他在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