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7编辑:文二
凭借个人奋斗登上皇帝宝座并开创一代盛世的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之所以能安邦定国平天下,宰相萧何的贡献不小。
巧的是,朱元璋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宰相。他在朱元璋带兵冲锋陷阵的时候,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朝开国宰相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自小聪慧,十七岁时,他的学识就已经超过了私塾先生。
一心想着光耀门楣的父亲李思远,把儿子送到知县府内做了幕僚。本以为走了捷径的李思远万万想不到,这不起眼的幕僚生活,让李善长彻底断了考科举的念头。
在县衙的一年中,李善长目睹县太爷的昏庸无能,看到百姓为求生存而苦苦挣扎,最终决定弃文从商,到滁州跟着外祖父学做生意。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已是定州首富的李善长也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他听说朱元璋率领的队伍纪律严明,凡是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的士卒,轻则被鞭笞,重则就地正法。
他心中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和统帅,他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当时的朱元璋正准备南下攻打滁州,李善长毅然决定,前去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听说定远首富前来投奔,十分高兴,忙命人摆酒设宴。酒酣耳热之际,朱元璋向李善长求教:“如今四方兵起,何时才能太平啊!”
李善长从容不迫地回答道:“秦朝末年,战乱四起,汉高祖刘邦也是平民出身,但是他豁达大度,知人善用,从不滥杀无辜,只用五年就平定了天下。而今元朝廷纲纪败坏,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主公出生在濠州,离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沛县不远,都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主公只要效法汉高祖刘邦,肯定可以平定天下的。”
朱元璋见李善长将自己比喻为汉高祖刘邦,非常高兴,随即任命李善长做了掌书记,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管理后勤。
随着朱元璋的威名日盛,来投效朱元璋的人也越来越多。李善长总是对前来投效的将领仔细考查,将他们的长处和能力告诉朱元璋,并代表朱元璋给他们合理的任命。
诸将发生矛盾的时候,也是李善长从中调解,化干戈为玉帛,使诸将能和睦相处。
人怕出名,猪怕壮。眼看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郭子兴对朱元璋开始不断猜忌,想夺走朱元璋的兵权,又想将李善长要到自己的身边。
当时郭子兴的势力远远大于朱元璋,但是李善长不为所动,装出一副懦弱的样子,让郭子兴讨厌自己,最终不了了之。
李善长不仅善于主持后勤,军事指挥能力也不弱。攻占和州之后,朱元璋率领部队转战其他地方,只留下八百兵力让李善长守城。
哪知有内奸将朱元璋内部空虚的情况报给了元军,元军率大部队来袭击。李善长听闻大军压境,沉着镇定,利用有限的士兵暗设埋伏,最终打败元军。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对李善长的军事才能大加赞赏。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随着军事实力的强大,朱元璋想南下进攻集庆。李善长进言道:“我军虽然兵多,但是粮食短缺,而且船较少,还要再做准备。”
不久,巢湖水帅俞通海、廖永安等率部来投效朱元璋。李善长便及时建议朱元璋:“主公,我们水兵增强了,可以渡江了。”
采纳李善长的建议,朱元璋很快就攻下了集庆,改置为应天府。
朱元璋改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后,任命李善长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大部分由李善长决定。朱元璋将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后,任命李善长为兼任大都督府司马,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
不久,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封李善长为右相国。
李善长通晓典故,裁决果断,又擅长辞令,朱元璋的军机檄文,都由李善长代为起草。朱元璋带兵出征,而留李善长镇守后方,全军无不听从他调遣,人民也安居乐业。李善长同时负责朱元璋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前线的胜利。
李善长参照元朝的制度,去弊存利,专卖两淮盐业,设立茶法,又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渔税等,通过一系列法规,国家财富日益增多,人民逐渐富裕。
不久,朱元璋按功封官,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因为改了官制,以左为尊,改封李善长为左丞相。
朱元璋称帝后,任命李善长为大礼使,主持追封祖先以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朱元璋任命太子东宫的官属,以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兼任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军政。
不久,李善长上奏确定了六部官制,并奉命编修了《元史》《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朱元璋认为,虽然李善长并未带兵领将、驰骋沙场,但是一直跟随自己,忠心耿耿。而且常年管理后勤,功劳很大。
所以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当时朱元璋一共封了六人为公,只有李善长一人是文职,而且是位居六公之首。
同为辅佐君王之人,李善长与萧何最大的不同在于,萧何懂得如何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隐藏自己的羽翼,甘做平凡之辈;而李善长在人生已步入辉煌的时候,却被权欲迷失了双眼,恃宠生娇,被朱元璋慢慢疏远。
在胡惟庸一案中,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被牵连涉罪,其妻女弟侄家七十余人一律被处死,而铁券最终也未能为李善长免去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