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用兵有多厉害?

时间:2018-10-26编辑:文二

韩信(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楚王。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一生王侯将相全得,“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出身没落贵族,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年少时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妇就经常带点饭给韩信吃,韩信非常感激,对老妇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妇生气地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

89d9f22aad8f3563c1b38a916d3db1e1.jpg

淮城屠户中有个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想了想,便从容地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胯下之辱”反映了韩信年青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和胸怀,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后来韩信封侯衣锦还乡,遇到那个恶少,恶少吓得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他做了个小官。

陈胜、吴广起义后,吴中人项梁也领兵举义,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后,又归属项羽,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营中,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看到滕公夏侯婴,说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

另外,韩信曾多次同刘邦的谋士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韩信估计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就找个借口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并向刘邦进言说如要谋图霸业,夺取天下,就必须重用韩信。

刘邦听取了萧何的建议,择日斋戒设坛拜封韩信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向刘邦说出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听后大喜,并用韩信的策略,很快占取了关中。

8af52f7bb8148e54b47e1f04b85ac5d7.jpg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他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他在攻击魏时,先以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却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于是俘虏魏王豹,平定河东郡。随即又进击代、赵。

汉三年,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下井陉击赵。当时赵王聚兵井陉口,号称20万,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一面以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以主力万人背水为阵,诱使赵兵倾巢出击。随后汉军两面夹攻,获得全胜,赵王歇被虏获。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20万楚军,韩信被立为齐王。次年10月,韩信率军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陈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公元前201年,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伪游云梦,伺机逮捕韩信,带至洛阳,赦为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代相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韩信原与豨暗通声气,次年又部署家臣诈诏赦诸官徒奴,企图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为人告发。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伪称高帝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死时年仅33岁。

2175452f99ddbd88a8b93bb3631bc1c8.jpg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吴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非凡的用兵之道与卓越的军事智慧,对后世的兵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由此被历朝历代所传颂缅怀。

名人名言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施恩不望报者,常常能得到非常之报;而施恩望报者,永远也别想得到。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