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6编辑:文二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供职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史称“三朝虎臣”,一生征战42年,誉声满华夏,威名震域外,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
戚继光出生于登州(今山东蓬莱)一位武将家庭。自小刻苦好学,立志疆场,保国卫民,跟随父亲戚景通学到许多军事知识。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承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来考中武举,25岁又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御倭。
元末明初,日本倭寇不时到中国沿海进行抢掠。明朝中期以后,尤其是嘉靖年间,随着政治的腐败,海防的松弛,倭寇劫掠范围扩大到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六省,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最为严重。倭寇还与明朝的海盗结合成巨大的武装集团,一次出动可纠集上百艘战船,分几路攻城掠寨,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面对倭寇的横行,戚继光立志扫平倭寇,保卫海疆。他训练士兵,整顿军纪,修复卫所,加固工事。山东的海防日渐巩固,成为倭寇难以逞凶的海上屏障,倭寇不敢再来这一带骚扰,山东人民免受倭寇之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朝廷见戚继光御倭有方,把他调到倭患最严重的浙江地区,不久升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担当起浙东地区剿灭倭寇的重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从浙江金华、义乌一带招募勇敢的农民、剽悍的矿夫和胆大的渔民,编成新型军队。在戚继光的领导和训练下,组建的新军队伍很快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武艺精强的军事劲旅,人称“戚家军”。从此,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1559年开始,这支部队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却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戚家军威名远播。
嘉靖四十年(1561年),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骚扰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排出“鸳鸯阵”法,大败敌军。紧接着,倭寇大举侵犯台州(今浙江临海),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浙江倭患得到平息。这年秋天,因平倭有功,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使(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戚继光奉命率领戚家军进入福建,支援当地人民的抗倭斗争。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戚继光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联合,斩杀倭寇2300余人,取得平海卫大捷。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春,戚继光与俞大猷联合进剿福、广交界处倭寇,连战皆捷。广东倭患也基本平定,沿海的广大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明朝时期的边患主要是“南倭北虏”,南方倭患基本肃清后,“北虏”问题摆在面前。蒙古兵时常越过长城,骚扰边境。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戚继光到任后,不辞辛劳,巡视防务,深入了解地形地貌,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固长城,整顿和训练军队,多次击退了蒙古骑兵的进犯,使两千里防线固若金汤。戚继光在北方御边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北方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但是,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竟遭到排挤。万历十年(1582年),主张改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后,朝廷内反对改革的人活跃起来。他们诬蔑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对他恶语中伤。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被罢官回乡,闲居故里。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昏庸腐朽的当权集团的排挤和打击下,一代名将终于在贫病交迫和寂寞凄凉中逝世。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辉典范。他率领戚家军投身沿海抗倭第一线,转战十余年,荡平危害东南沿海的倭寇,为巩固祖国海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意志。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抗击侵略的象征,他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流芳百世,光照千古。
名人名言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