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6编辑:文二
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的少年时代是在福建度过的,她亲眼看到洋人横冲直撞,任意欺凌自己的同胞,感到极大的义愤,产生了习武报国的念头。她放开双足,骑马、舞剑、拳术样样都学,练就了一身强壮的体魄。1902年,秋瑾随丈夫进京赴任,目睹八国联军肆意烧杀抢掠的惨状,怒不可遏,她在长诗《宝刀歌》中写道:“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19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家们竭力主张向西方寻求真理,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作武器,救亡图存,向封建王朝展开斗争。秋瑾也萌发了东渡日本,到异国去学习救国本领的念头。在吴芝瑛等志同道合的女友资助下,秋瑾变卖了身边所剩的零星首饰,东渡日本去学习救国方略。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与爱国学生一起共同组织了“实行共爱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妇女爱国组织。1905年,秋瑾经黄兴介绍,得与孙中山会面,很快加入了同盟会,被推举为浙江主盟人。
1905年秋瑾回国,转到上海,以“蠡城学社”为名,作为革命活动机关,开展秘密活动。一次她在陈伯平家制造炸弹不慎爆炸,声震屋瓦,陈伯平的眼睛、秋瑾的手臂都被炸伤,机关遭巡捕房封闭。
在积极联络同志准备武装起义的同时,秋瑾还大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鼓励妇女参加民主革命斗争,于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月刊。她把妇女解放斗争和反对清朝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提出“扫尽胡氛安社稷,由来男女要平权”,号召妇女从十八层地狱底下爬出来,和男子并肩战斗。
1907年,秋瑾接受绍兴大通学堂师生邀请主持该校校务。大通学堂是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徐锡麟等人于1905年创办的,浙江一带革命党人以此为据点,秘密培养干部,学习军事,为武装起义积蓄力量。秋瑾主持大通学堂校务期间,设立体育会,先后招集浙江各地会党头领学习兵操。秋瑾经常身穿男子体操服,骑马带领学生到野外打靶,练习射击技术。
她以大通学堂为中枢,频繁往来于沪杭之间,积极策划武装起义。大家公推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为协领,把各地会党编成八个军,对军服、旗帜、铃记、行令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并具体部署了行军路线,决定7月6日(农历五月廿六)由徐锡麟、秋瑾分别指挥安徽、浙江两处义军同时举事。
但是在临近起义的关键时刻,由于组织不严,走漏了风声。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事,亲手刺杀巡抚恩铭,受伤被俘,壮烈牺牲。安庆起义失败后,官府如临大敌,形势急转直下,原定计划已无法实施。上海革命党人得知大通学堂已暴露,派人通知秋瑾迅即离绍赴沪,她毅然留在大通学堂,带领学生从容埋藏、转移枪械,焚毁文书、信件。
7月13日下午,清兵将大通学堂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枪战,秋瑾被俘。敌人对秋瑾严刑拷打,百般逼供,秋瑾始终“坚不吐实”,大义凛然地回答:“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绍兴知府贵福见秋瑾宁死不屈,唯恐光复军攻打绍兴,营救秋瑾,便于7月15日凌晨在古轩亭口刑场将秋瑾杀害。就义前,秋瑾写下了“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大字,表达了她痛惜革命失败,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忧虑的悲愤心情。
秋瑾的殉难,在全国各地激起强烈反响,整个社会舆论深切同情秋瑾和她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愤怒谴责清政府的残暴罪行。秋瑾用自己的生命促进更多的群众觉醒,更加激起人们对清王朝的仇恨与反抗。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浙江革命党人起兵响应,很快在全省十一个府推翻了清朝政权,其中大部分革命党人都是秋瑾生前的同志和部下。
秋瑾的战友王金发带头攻克浙江巡抚衙门,旋即率兵光复秋瑾的故乡绍兴。另一位秋瑾亲自发展加入光复会的宁波义军领导人叶颂清,他在谈到浙江各地起义很快获得成功的原因时认为:“推原所自,吾浙实由秋瑾倡之,联合之,故组织颇为完善。”
秋瑾是中国历史上为民主革命捐躯流血的第一位女革命家,她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为革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言,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论和永久缅怀。吴玉章称赞她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1912年12月,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曾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名人名言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一腔热血勤珍重,死去犹能化碧涛。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