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5编辑:文二
说起刘禅,可能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傻子、乐不思蜀、无能的昏君、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因为大部分人对其印象都是出自《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基于历史的小说,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情节都带有作者的感情在里面。历史上真实的阿斗真的没有这么不堪,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禅,蜀汉后主。十七岁继位,在位共计四十余年,是三国战乱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可能有人会说在位时间长并不代表什么,这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是一个是没有能力的皇帝,他凭什么能在乱世生存?更何况诸葛亮在刘禅继位后十余年就逝世了,随后的二十几年可没有,如果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怎么可能稳坐这个皇位。
历史上的刘禅可能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但不得不说是一个贤明的君王。
其一,诸葛亮还在时,刘禅深深的知道这个前朝重臣的能力,也了解在当时刚继位时主弱臣强的情况。于是,他懂得放权,事无巨细的支持诸葛亮,无论是他要北伐还是要其他的什么。
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便立刻行动起来,先是取消丞相这个官职,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国家政事,费袆为大将军主管国家军事。军政分开,两个人相互制约,各有重点,避免了被人专权的情况。
其二,其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民众修身养性,停止诸葛亮时期穷兵黩武的状况。要知道当时蜀国人口不足100W,而士兵却有约20余万,可以说蜀国当时绝大部分的青壮年都是在当兵。这一举动也让蜀国的人民无不拍手称快,把刘备、诸葛亮时期留下的烂摊子给尽力收拾 掉。
同时,对于刘禅的“不战而降”,主动向魏国投降,你可以说他是懦弱、无能,统治阶级特别是其宗亲反对强烈,但是从蜀国百姓来看,这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刘禅的贤明和宽厚。
同时,对于“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如果刘禅像个正常人一样思念蜀汉,思念家乡,泪流不止。那魏王还会容得下他吗,他还能活到寿终正寝吗?是形势不得不迫使他像个傻子一样乐呵呵。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没有被赐死,能安享晚年的亡国之君。
他的一生,可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已经对得起自己的王位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