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6编辑:弗朗西斯
首先,我们必须得明确的一个概念是,科举制度是为了选官的,不是为了选才的,我们遍览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所选出的十余万进士的文章就会发现,大多数进士诗文并不厉害,甚至一些状元文章看起来也并非登峰造极,反而是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和内涵,这主要是因为做官不需要好文采,就像高考不需要太好的文采一样,文学天赋再优秀也并不影响你偏科和落榜。
再者,唐朝的科举制度,并非那么的公平,隋唐初设科举制度时,只是为了增加一个选择天下士子的手段,其主要的目的也不是让天下士子有更多的机会,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进入朝廷对抗日益强大的世家大族,隋唐之前,多实施的是荐举制,而世家大族本身就有着荐举资格,而他们荐举的人,自然是和他们一心,科举制度就是为了打破垄断,所以皇帝真正需要的不是才华,而是忠诚。
再者,在唐朝的考试的试卷是不糊名的,各个考官可以根据名字来判断,这就给了舞弊的机会,而且唐朝也流行在考试前给主考官送行卷自荐,著名诗人王维就是靠行卷得的状元,所以在考试前已经有的一些名额预定,再加上各种作弊手段,这都会影响到韩愈的排名。
还有不得不说的,韩愈的年纪在当时也有些年轻,缺乏磨练和积累,考试说到底是个技巧性问题,需要不停的钻研与磨练,可是韩愈第一次参加科举时才18岁,第四次进士及第的考试也才24岁,如果他继续努力未必不能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可进士及第也已经有了做官得资格,也并非是完全的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