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1编辑:梓岚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不同就导致每个人行为处事的方式不同,命运也就不同。比如水浒传中的晁盖:仗义疏财、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 刚正不阿。那他在梁山中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晁盖作为梁山一把手,没有长远规划。在晁盖的领导下,梁山事业有所兴旺。但晁盖时代的梁山仅仅处于一种“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的尽情享乐的状态。他“不读书史”,“甚是粗鲁”,指挥才能捉襟见肘,只能是过渡时期的领袖,没有将起义军引上正确的道路。大敌当前,晁盖往往没有主意,大事主要是由吴用分析、决断,晁盖只起发号施令的精神领袖作用。晁盖作为一把手对自己的下属,尤其是二把手宋江的监管,过于信任和放纵,什么事都撒手让其去操作。自己落得清闲,当了甩手掌柜。结果哪,下属都被宋江给拉拢走了。当发现失控时,为时已晚。晁盖不善于拉拢人心。团队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宋江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无论梁山好汉的出身如何,但他能够包容,且委以重任,换做晁盖就做不到了。晁盖喜结英豪,却拙于交际。面对杨雄、石秀来投,因为时迁偷鸡败坏了梁山的名声,晁盖和宋江的双重表现就可以看出晁总的情商有多低。
第二,思想单纯,情怀太重。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作为一个有情怀的男人,晁盖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中了宋江的圈套。乡村干部出身的草莽英雄,心机甚少,情怀太多,意气用事,不计后果。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
从宋江上山后,梁山所有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全是宋江指挥的:祝家庄,高唐州,连环马,收三山,取华州。功劳是他的,出的风头是他的,收来的好汉是因为他而来的。但是这也毕竟是为了梁山着想,晁盖不会去争这些,也不会多想多计较。晁盖临终之际对宋江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曾几何时,晁盖要让位宋江是何等的情笃意切,如今,他显然是不甘心让宋江接掌政权,对宋江摆明是彻底的否定。
第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冲动是魔鬼,晁盖行事全凭主观喜恶,无视客观现实。杨雄石秀上山,一提到偷鸡的事情,晁盖的第一反应却是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众头领力劝,晁盖方才免了二人。在这件事情上,晁盖的表现很差,纵然杨雄石秀有其不是,但对于逃上梁山的杨雄石秀,晁盖并没有体谅,没有安抚,没有笼络,没有一点关怀反而推出就杀,难免会让晁盖失去人心,不仅是杨雄石秀,梁山众人会怎么看,以后上山的好汉听说这件事情会怎么看。出征曾头市时,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因为性急所以准备不充分,因为准备不充分所以攻打曾头市失败。宋江每次出去打仗也都要带军师的。晁盖实力不如宋江,还不带军师,这不是去送死吗?没带军师,加上晁盖本人不是当统帅的料,谋划当然就不周了,这也导致了晁盖的误信他人谗言。
百家讲坛里面说,晁盖想把梁山做正,宋江想把梁山做大,我感觉这句话很好。作为过渡性人物,晁盖逃不脱施耐庵老先生安排的命运。
上一篇:因杀秦惠王商鞅被车裂而死
下一篇:宋江竟被定义为是不忠不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