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孙中山为什么被称为“国父”

时间:2020-03-12编辑:罗生门橘子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身后被国人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既反映了亿万民众对这位“掀倒专制奠共和”的中华民国缔造者的由衷敬仰与爱戴,也源自当初国民政府的一项特别通令。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中华民族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时期。当时国家危急存亡,迫于人心所向,国民党当局亦不能不有所振作。1940年4月1日(一说为3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即日起,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间有研究者认为,事实上,早在4年前就有人率先而为,郑重提议全国尊孙中山为“国父”,此首倡者,即国民党资深元老、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1936年11月,林森在一次纪念孙中山70周年诞辰的大会上发表演说,演说中三度提及“国父”。虽然此前,在少数寻常场合也不乏有人尊称过孙中山“国父”,但毕竟这次,林森是以一位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在一个非同一般的庄严场合如此地着力称道。所以,格外引人注目,也特别具有政治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