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5编辑:梓岚
中国历史上有且只有一个女皇帝,她就是唐朝女皇武则天。可以说她的诞生改变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只有男人做的传统。但是如果当时没有唐高祖李渊撮合武士彟和杨牡丹的婚事,或许就没有当年的武则天,唐朝的历史也将会被改写!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和母亲杨牡丹的婚事说起来实在有点话长。
武士彟的父亲武华,有四个儿子,长子武士棱,次子武士逸,三子武士让。武士彟最小,九岁时母亲去世,这使他不得不自强自立。武华是个读书人,还当过郡丞,这对武士彟的影响不小。武华的大儿子武士棱性格温顺,是个甘心务农的蔫头。老二、老三应该也是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帮父亲做木材生意。其中,老三有经商的才能。武华雄心很大,除了经商,还希望儿子能习文练武,进入官场,改变这种状况,在社会上提高武家的地位。但是,老大、老二、老三都没什么希望了,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四身上了。
武士彟从小就聪明,知书达理,博览群书。父亲武华年已古稀的时候,他为武士彟聘了小相里村相里氏的女儿为妻。同时要求四个儿子,要怀志立业,或务农,或经商,或求取功名,各奔前程。
武士彟开始选择了经商。同武家合伙的许文宝,有一次高兴地对武士彟说:“眼下有一桩木材生意,可获大利。”武士彟似乎不热衷于此事,仍埋头读书。许文宝说:“你好像对做生意不大感兴趣,总喜欢读书,难道你打算当一辈子穷书生吗?”武士彟说:“做生意的确能赚钱,何况我家祖辈几代都经商。父亲本来也希望我们兄弟几个把木材生意继续做下去,现在他不这样想了。这正合我的心意。经商致富,但富而不贵。经商是下等行业,进不了官场,也难免受官府敲诈,兵匪欺凌。再说,经商只能引导人把目光盯在钱财上,而丧失大志,只有读书入仕途,才能大贵。就拿我们武家来说,做生意致了富,却没有作官的,被人说成是寒门庶族。以前国家不安宁,战乱不止,外敌入侵,任人杀掠,多少富家财尽人亡。幸好现在局势稳定,正是读书的好时机。我的志向是发奋读书,希望大贵,不求巨富。”许文宝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说:“好兄弟,原来你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今后我也要发奋读书,只怕永远赶不上你。你大富大贵之时可不要忘了咱们今日的旧交情。”武士彟鼓励他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父亲武华谢世,武士彟守孝三年,苦读史书,几年之后,声名远扬,以至于传到了朝廷皇帝的耳朵里。使得隋文帝对他竟然屡加辟召。
于是,武士彟仍然继续读书,没有应招进朝。
仁寿初年,汉王(隋文帝第五子)杨谅做太原留守,亲自登门拜访他,邀他入仕途,这时他不好意思再推辞了,于是,随他来到仁寿宫。不巧的是文帝得病了没召见他,敕令武士彟暂住内侍省,每日协助做些公务杂事。当时宫廷中王公大臣之间明争暗斗,武士彟是汉王招来的人,当然说话办事处处护着文帝和汉王,得到观王杨雄,兵部尚书柳述等人的赏识,同时也引起宰相杨素的嫉恨,认为武士彟日后必然与自己作对。于是,杨素对杨雄等人说:“我观此人实有乱世之风骨。今天下太平,留下此人后患无穷,不如趁早除掉为好。”随即派人暗查他的背景和来历。有人偷偷把这话传给他。没过几天;忽见宫中戒备森严,文帝突然驾崩,杨勇(皇太子)赐死,接着传来汉王造反的消息,武士彟感到形势不妙,心中不安。正当杨素要抓他时,在杨雄等人的帮助下,武士彟半夜逃走了,他不敢回家,隐藏在山中一所古庙里,白天看书,夜访道人。过了一段时间,风声小了,他便乔装打扮,穿上道袍出外游山玩水,博览群书,直到杨素死后才公开露面,回到原籍,在家里研究兵法。大业七年,写成兵书30卷,取名《古今典要》。
由于隋朝摇摇欲坠,各地不断爆发起义,除了百姓,还有地方富豪,因而,从朝廷到地方官员,百倍警惕。并州长史听说他在家研究兵书,谈论政事,派人监视他,并传出话要抓他。武士彟告别家人,到河北道总管府从军,数月后被任命为骑司参军。这时,还是隋朝的军队。
大业九年(613),杨玄感(杨素的儿子)造反,兵围洛阳,欲攻长安。隋朝精兵保驾炀帝东征,守卫洛阳的多是老弱残兵,屡战屡败。东都留守樊子盖束手无策。当时武士彟正在洛阳,他纵观整个战场的形势,以下级身份求见樊子盖,慷慨陈词,分析局势,共商对策,肯定了杨玄感必败的原因,论述了东都可守的有利条件,鼓励他说:“四面围困,水泄不通,即使不战,也退不出;再说,如果怯战,把东都顺手让给叛军,那是莫大耻辱,贼兵若进城,隋之官兵也难免玉石俱焚。现在宁可决战而死,也不可丢失东都。”樊子盖听了十分敬佩。经过周密部署,巧妙用兵,终于克敌致胜,生擒杨玄感。
炀帝闻听东都被叛军包围,立即从东征前线率兵赶往洛阳,到达东都之时,战局已经平息。炀帝大喜,论功行赏,授武士彟晋阳宫留守司铠参军,掌管军帐兵器。官职不高,也不是他所要追求的目标。这时,他结识了太原留守有着皇亲国戚身份的李渊。
隋大业十一年(615)八月,炀帝巡游到山西雁门(今山西代县西北),突然遭到突厥始毕可汗的包围,几乎难以脱身。李渊奉命带兵到达太原,十七岁的李世民,也随父亲参加了这次军事防御行动。解围之后,隋朝命李渊继续镇守太原。武士彟有意结识了李渊,武士彟十分高兴,暗中庆幸自己总算遇上了官府中身份地位高的知己,尽量同他拉近关系。李渊曾多次到西河镇压历山飞领导的农民起义,经常途经文水,有时住在武士彟家中,受到热情款待,两人交情日深。义宁元年(617),李渊任太原留守,武士彟到太原留守府当了队正。不久,武士彟又升任留守府司铠参军。
此年,反隋农民起义遍于南北各地。头脑灵活,善于见机行事胸怀大志的武士彟意识到,面对这种形势,炀帝已无能为力,隋朝的垮台就在眼前。正好李渊又到他家留宿,武家设宴招待,武士彟频频斟酒,李渊开怀畅饮,说说笑笑,直至半夜。酒宴结束,家人散去,两人语多话长,国家大事,逸闻趣事,梦幻神游,无所不谈。武士彟不便直说让李渊起兵造反,于是编了个故事说:“我昨夜偶得一怪梦,梦见我随公乘马登天,伸出双手蒙住日月。我暗暗卜得此梦是个特大的祥瑞,如能化梦为现实,公当有天子福份了。”
李渊虽然身藏不露,但了解他的心思秉性与为人,也就毫不掩饰,有话直说,哈哈大笑道:“你何时学来阿谀奉承这一套了?我可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多亏是咱们两人闲扯,这话要是传出去,可就大祸临头了”。
武士彟一本正经地说:“如今百姓怨声载道,豪杰并起,朝廷无道,猜忌甚多。公虽属皇亲,也难免受到诽议?”
武士彟经过一番试探,原来这位皇亲贵戚也对隋朝大失所望,当即向他呈上自己的兵书和刻好的谶语符瑞,李渊非常高兴。他大略翻了翻那厚厚的兵书,又用目光打量了一下武士彟,心里暗想,此人平时给他的印象机警灵活,办事干练,没想到竟然还深谙兵法,研究局势,对国家大事如此关心,他的见解正合自己的心意,由此成为心腹之交。李渊说:“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一生的大幸。尚能将来,深识雅意,当同富贵耳。”
与此同时,精明干练的李世民也一面积极聚结力量,一面劝说父亲起兵反隋。还有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以及唐宪、唐俭、刘世龙等诸位官员,也都建议和支持他,留守府已自然而然形成一股以隋朝官吏为骨干的反隋势力。不过李渊处事沉着,表面依旧例行朝廷公务,暗中开始作起兵准备。尽管他叮咛大家要坚决保守秘密,小心谨慎,不要漏了风声。但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用留守李渊的名义,在太原府招兵买马。这事引起副留守王威与高君雅的怀疑和不满,这两人是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但由于武士彟出手大方,和他们也是朋友,他们不了解武士彟和李渊的关系,于是对武士彟说:“刘弘基等人都是征高丽的逃兵,罪行严重,我想把他们抓起来审问。”
武士彟镇静地说:“那怎么行呢?留守府长官李公是当朝皇亲,一贯忠于朝廷,刘弘基等都是李留守的贵客,他们招兵买马,和李世民招兵一样,都出于长官李留守的命令。你贸然抓他审问,不是等于同李留守过不去吗?或者说是同他作对,恐怕不大妥当。这事闹大了,引起一场内乱,皇上听你们的还是听李留守的?不如将计就计,省得惹麻烦。”
王威和高君雅听了后,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的同伙、留守府司兵参军田德平说:“那也得让王威把招兵的事实查清楚。”武士彟说:“现在兵权都掌握在李留守手中,王威有多大本领,你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后患无穷,最后还是自个儿倒霉。何苦呢!”田德平也就不再提此事了。
武士彟就这样巧妙地为李渊化解了一场危机,使得李渊能够从容地部署兵力,招兵买马,准备起事。
同年五月,李渊和刘文静等设计杀掉王威和高君雅,组织了大将军府。秋天,以安定隋室的名义,祭旗誓众,在太原起兵,率三万人南下,向关中挺进,武士彟随军出发,任中郎将兼司铠参军,就是后勤部长。进军途中,武士彟频频立功,李渊赏赐不断。破吕州,授右光禄、正护大夫;克霍邑,拜寿阳县开国公;入长安,拜光禄大夫,赐宅一区,钱三百万,绸五千段。及李渊居隋大丞相之位,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黄门侍郎,改封太原郡开国公,增食邑至一千户,赐良马二百匹,粟二千石。就这样,武士彟就挤进了隋唐的上流社会。
义宁二年(618)五月,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宴庆之余,论功行赏,武士彟位列二等功臣。武德元年(618),拜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检校并钺将军,赐田三百顷,奴婢三百人,彩物二万段,黄金五百斤,别食实封五百户。
武德三年(620),加授工部尚书。武士彟修令典、振纲纪,十分称职。高祖非常满意,进封应国公,加实封八百户。封大司农卿武士棱为宣城县公,行台左丞武士逸为六安县公,并各赐食邑一千户。此后,武士彟又担任了检校右厢宿卫(皇宫宿卫将军)、判六尚书事等重要职务。
正当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荣华富贵之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夫人相里氏不幸得病去世了。家里孩子们还都小,自己忙于公务,不能照顾他们,所以心情特别沉重。
一天散朝后,武士彟与几位近臣陪同高祖到御花园散步,坐在小湖旁的亭廊叙旧情,高祖特意坐在武士彟身旁。大臣们不像在朝宫那样拘谨,说话语言也很随便,个个喜笑颜开,惟独武士彟情绪低落,少言寡语。高祖说:“朕在并州之时常往卿家,承蒙厚待。太原起兵,卿又鼎力相助;率军南下,卿一路护驾,功劳昭著。今朕让你一门三公,并赐卿免死一次,以报答昔日的布衣交情,也算兑现了朕当年对卿的承诺。从此,你们武家门第显贵,声望渐隆。日后,除竭力国事,卿也该俱家团圆,享受清福了。”意思是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武士彟连忙解释了一番缘由。武士彟和相里氏结婚之后,两人感情很好。武士彟常年累月在外忙于公务,很少陪伴妻子,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相里氏的肩上。妻子既要料理家务,赡养年老多病的父亲,又要抚养儿子。每次回家探望,看见妻子劳累的样子和多病的身体,更多了对她的同情和怜悯,也为自己不能为妻子承担家务而有些惭愧。离家时他对妻子说:“你为这个家吃了不少苦,还整日为我担惊受怕,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等事业成功了,我一定要把你和孩子接到官府,一家人团团圆圆,你也就成了贵夫人。”相里氏盼望着丈夫能早日回来,他的话能早日实现。
李渊起兵决议已定,留守府内斗争激烈,武士彟成了李渊和反对派王威等人的中间人物,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一晃之间,几年未能回家。准备回家去接妻子和儿子来京城时,哪知相里氏已离开了人世。乡亲们都说,相里氏临终前,还一直惦念着他,希望能和夫君再见一面。想到妻子是带着满腹怀念之情去了黄泉,又想到身边没娘的儿子,怎能不肝肠寸断呢?再说,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朝廷官员个个有家有室,就连他的两个兄长也人全家全,自己反而落得孤身一人。现在有了这么多的官职加身,他已心满意足,也没有再攀升的欲望,只盼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夫人却离他而去了。他们有四个儿子,在武士彟当并州将军时,两个病死了,说到此处,武士彟不由得落下眼泪。
几位大臣也说:武将军虽遭此沉重打击和不幸,仍一如既往,尽忠圣上。听两个儿子夭折,无暇探家;夫人病逝,也没亲自照顾。众位劝他回去,他只说大局初定,国事为大,把悲痛隐藏在内心,真乃大唐难得的人才啊。
高祖听后,深受感动,连说非常歉疚。卿之家事,便是自己的家事。只是自己忙于治理朝政,无暇过问,知道得太晚了。当即下敕说:“爱卿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人到中年,亡儿丧妻,世态悲凉,莫过于此。然卿悲不欲痛,精诚为国,举无与比。卿之家事,朕当尽力关照。来日方长,望多保重。如有合适可择之女,朕与众臣当促其合卺鸾配”。
在御花园和唐高祖的一席话,让武士彟倍感亲切,失子亡妻的悲痛渐渐淡化,心情也好得多了。不过在每逢佳节和宴会时,看见别人夫妻双双,如影随形,想到自己两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心情不免又有些沉重起来。至于圣上说到他个人的续弦之事,除了感恩,他没有多想。圣上虽同他情同手足,但今日的圣上已不是过去的留守了,身为一朝之主,重任在肩,每天都有办不完的公事,哪里有暇顾及他个人的私事。
有一次,武士彟刚办完公务,高祖派人将他召至寝宫,问他最近有没有人给他提婚姻方面的事。武士彟说:“年轻姑娘多的是。可是我已年过四十,又有两个孩子,谁愿意当个后娘,耽搁自己的青春呢,寡妇更缺,到哪里去找啊。何况,如果找不好人家,还怕两个孩子受委屈。圣上恩泽似海,臣再拜再谢,这事只能听天由命了。”
高祖安慰一番后,直截了当提出隋朝宗族、仙掌杨氏遂宁公杨达有才有德地位高贵。他的女儿杨牡丹,年龄和你相仿,尚未婚配。他们家的这姑娘人品肯定没有问题。
武士彟谢过龙恩,很担心杨氏家族声望甚高,而我们武家辈辈经商,门不当、户不对。再说,遂宁公的女儿这般年龄还未嫁人,一定是眼光很高,挑来拣去,没有一个合适的,何况我武士彟眼前这般光景。
高祖以皇帝之尊满口答应女方由他出面肯定没有问题。武士彟当然不住谢恩。但事情并不顺利,高祖派人去说媒,杨牡丹一口拒绝。经过了解,高祖才知道杨牡丹是个虔诚的佛家居士。杨牡丹虽然已经半老徐娘,就是不嫁人,她以坚强的韧性和毅力要做个好的佛家居士。唐代的民间习俗,男15岁,女13岁便可以成婚,皇室、贵族也不例外。杨牡丹作为誉满关中和朝廷内外贵族家庭的“大家闺秀”,既聪明又漂亮,当时提亲和上门求婚的人肯定络绎不绝,其中,不乏高官及富豪之家。按照教规,不出家的女人可以婚配,她的母亲信佛,不是照样生育了她吗?而杨牡丹却是冰心一片,任凭父母怎么劝说或施加压力,她都不回头,我行我素,坚持主见。
高祖并不灰心,对这桩婚事充满信心和把握,一是他同杨雄、杨达当年都是隋朝的同僚,有着非同一般的交往;二是有女儿桂阳公主,同杨家有姻亲关系;三是他既是杨牡丹的长辈,又是当朝皇帝,有一定的权威。高祖派人三番五次去提亲,杨牡丹以佛门居士受戒为由,坚决拒绝。高祖既不生气,也不放弃,他相信杨牡丹不是铁石心肠,更不是少情寡欲的人。去的人告诉杨牡丹:皇上说既然佛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武士彟如今正在受难,需要佛帮他度过苦难。杨牡丹说:非佛门之人,心不净,怎么能解脱呢?杨牡丹口口声声不离佛经,就是闭口不谈婚事。高祖想了另一个办法,让人去抽签占卜,并非相信卦灵不灵验,是想找一个恰当的说服理由。第一次的卦是女强男弱,不宜婚配。即使婚配,也不会长久。高祖又让人二次再去抽签,卦象是说你随人家,人家才来随你。用卦体解释,体卦旺,则此家门户盛;用卦旺,则彼家资盛。生体,则得婚姻之财,或彼有相就之意;体生,则无嫁奁之资,或此去求婚方谐。若体用比和,则彼此相就,良配无疑。
听了命官回禀算卦人对卦辞的解释,不管对不对,可信不可信,高祖茅塞顿开,“是呀,你随人家,人家才能随你。”于是高祖又再派女儿去说服杨牡丹,告诉她只要同意这门婚事,武士彟不干涉她的信仰,到了王公贵府,同样可以去寺院道观,或在家中诵经拜佛。
杨牡丹此时有些动摇了,趁着她还在犹豫不决之时,高祖派人送去他的手谕,以书为契。杨牡丹始料未及,只好服从命运的安排。
在一次规模宏大的婚礼后,杨牡丹成为了武士彟的妻子。
诏拜杨牡丹为应国夫人。“班例”指按朝廷规定排列名分、位次。“夫人”是命妇的封号,唐代文武一品及国公的母亲、妻子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杨牡丹属前一种。
结婚之后,杨牡丹才发现是“福从天降”,从此对自己的“破戒”也就没有太多的忌讳了。
此时的武士彟44岁,杨牡丹42岁。他们的结缘对武士彟来说是续弦,对杨牡丹而言是初婚。单从年龄上讲,杨牡丹毕竟不是妙龄少女,而是一个早已过了青春花季的老姑娘了,而他们的婚姻很幸福。其后他们生了三个女儿,其中老二女儿就是武则天,再往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上一篇:如果不是此人新疆真的难以收回!
下一篇:以孙立武功之高能排入地煞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