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1编辑:梓岚
林彪,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35年10月,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就在这时,林彪却与毛主席发生了分歧。
林彪极力主张的游击战,在毛主席看来,他所主张的游击战就是拉上一支队伍走州过府,东游西荡,走到哪里能捞一把就捞一把,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缺乏根据地意识的机会主义,因此毛主席坚决没有同意。
实际上,林彪确实缺乏全局观念,并且具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从《毛泽东与林彪》一书中记录的林彪不肯借兵给红十五军团一事,便可窥见一斑。
在5月14日于延长县大相寺召开的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用非常简捷的四句话,对东征作战作了准确的总结,那就是: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对红一军团作了点名批评,说一军团有本位主义和自由主义,这都是有所指的。
原来,在东征分兵作战时,红十五军团在晋西北打仗,伤亡较大,扩红和筹款都不多。毛泽东发电报要求红一军团拨点兵给红十五军团。林彪把电报气呼呼地一摔,说:“有鸟的几个兵!”聂荣臻到下面了解了一下,下面的同志也反映有困难。于是就给毛泽东回电,请求免拨。
其实本位主义是林彪的老毛病了。他特别看重自己手里的部队,一个兵、一杆枪,抠得都很紧,在补充兄弟部队的问题上历来表现得十分吝啬。在井冈山时,第三十一团攻打高陇时部队伤亡较大,亟须补充武器弹药。任第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立即表示反对。在营以上干部会议上讨论此事,他就是不同意,以行政命他补充,他仍置之不理。反而说:“现在要比赛,各缴的武器各带,捉俘虏也是一样,哪个捉的多哪个就多补一点。”(《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页。)在闽西期间,毛泽东提议由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各抽一些兵,组建第四纵队,已是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也不同意,致使毛泽东的提议没能马上实现。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时,他不是把一军团的兵员、枪支、战利品据实上报,而是尽可能地“打埋伏”,反而一个劲地向军委要求补充。因此,他屡屡为此受到批评,仍依然故我,我行我素。
听到毛泽东的批评,聂荣臻感到自己作为政治委员负有责任,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可林彪却阴沉着面孔,一言不发。
毛泽东所说的自由主义,显然是指林彪率一军团进至汾河流域后,不听军委号令,不顾客观条件,只凭主观意愿,坚持要出晋东南的想法和做法。毛泽东在作会议总结时再次强调:大敌当前,本位主义与自由主义必须打倒!只有打倒了它,我们的党和红军才有共同语言和统一的意志,步调一致,战胜敌人,继续前进!(《毛泽东的足迹》,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半个月以后,军委发布新的任命,林彪调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长,第一军团长职务由左权代理。这一任命显然出自毛泽东的提议。真是阴差阳错,林彪朝思暮想要去打游击,结果游击没打成,反而要去办学校。也许是毛泽东真的觉得有必要调教调教这匹不服管束的烈马了。
在大相寺受到批评后的林彪,无精打采,闷闷不乐。一军团的领导同志为他离任举行了欢送会。在互相征求意见时,聂荣臻赞扬了林彪对一军团的建树和贡献,可林彪对过去与聂荣臻在工作上发生的一些分歧却耿耿于怀,冷冷地说:“我们在一起搞了好几年,现在要分手了。过去我们之所以发生分歧,你是从组织上来考虑的,我是从政治上考虑的。”不知他说的“政治”是指什么,但分明是对聂荣臻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没有附合和迁就他表示不满。
聂荣臻说:“你这个说法不对。你把政治上和组织上绝对对立起来,完全不对头。我们之间争论的许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一向宽厚大度的聂荣臻在分别之际不愿再提那些不愉快的往事,话锋一转:“你现在要走了,现在又扯这些问题,扯几天也扯不清。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扯吧。今天我们主要是欢送你。”(《聂荣臻回忆录》上册,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316页。)合作共事了四年的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就这样不欢而散。
东征前后发生在毛泽东、林彪之间的这场争论,在第一阶段争的是该不该让林彪去陕南的问题,在第二阶段争的是林彪该不该去晋东南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两个互不关联的事情,其实去陕南也好,去晋东南也好,林彪都是想要带着队伍去打游击,这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对游击战争“素具志愿”。但是,毛泽东深知,林彪所说的游击战争,就是拉上一支队伍走州过府,东游西荡,走到哪里能捞一把就捞一把,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缺乏根据地意识的机会主义,因此是绝不能同意的。两个人对游击战争的认识差异,在毛泽东给林彪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时,就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争论也是六年前那封党内通信的继续。
就毛泽东一方来说,理论的正确毋庸置疑,批评的方式也是开诚布公的、坦率的、同志式的。批评归批评,始终也没影响到他对林彪的喜爱和重用,这种过分的信任甚至导致了偏爱,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并最终产生了任用非人的恶果。
可林彪的孤僻性格和偏执心理,使得他不仅没有以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面对批评,心悦诚服地纠正错误认识,毛泽东的批评反倒在他的内心深处投下阴影,种下了对毛泽东不满的芥蒂。他对毛泽东的批评一直是不服气的,两个人的私人感情和关系出现了裂痕。从这场争论中,他吸取了一个教训:公开与毛泽东对抗是要不得的、不明智的,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他自己。于是,他开始揣摸毛泽东的思想、动向、好恶,研究对付毛泽东的办法。城府之深,深不可测。这就是那个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的林彪的另一面,也是更为真实的一面。
上一篇:三国中只有他的死 气壮山河!
下一篇:鲁迅去世后,朱安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