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农家弟子成长记--刘华清

时间:2017-01-04编辑:梓岚

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共和国的上将、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虽没有九死一生的赫赫战功,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疆场传奇,却写就了一个军人的辉煌人生,实现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民族、国家和人民军队前途命运的完美结合。在刘华清诞辰100周年之际,曾担任其秘书工作的姜为民同志历时十年,完成了《刘华清年谱》的编纂工作。机缘凑巧,我有幸担任了这部年谱的责任编辑,由此走进了刘华清的光彩人生。

《刘华清年谱》分上中下三卷,共计130余万字,以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和刘华清的工作日记等文献材料为主要依据,同时又使用了其他文献和访问材料,丰富、翔实、完整、准确、权威地记录了刘华清从1916年诞生到2011年逝世95年间的生平、业绩,全面反映了刘华清的革命生涯、历史贡献、重要思想观点和崇高风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民军队发展建设的光辉历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汲取我军改革、建设和发展经验都有重要意义。

在《刘华清年谱》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华清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关键的步子上,他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登上了人生理想的峰巅。

从1929年开始,13岁的儿童团长刘华清就在故乡湖北红安这块革命的热土上走上革命的道路,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作战。1934年,18岁的刘华清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于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长征出发前夕,他写下了“决心抛去一切留恋,革命到底”的誓言。长征路上,在独树镇战斗中腿负重伤,组织上明确伤员可以就地安置,但他态度坚决地说:“给100块大洋也不留下,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中。”更可贵的是,在长征途中,19岁的刘华清和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一起,共同将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传诵至今的军歌。

1954年8月,38岁的刘华清坚决服从中央军委命令,前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成为一名具有专业化、现代化知识的高级科技领导干部。刘华清的这次留学经历为他后来走上海军和军委领导岗位,尤其是在领导军队装备科研和海军整体改革、建设和发展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期间,邓小平对他说:“你还是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这样,66岁的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回到了他“三进三出”的海军。他对自己说:“今后的日子,我将竭尽所能,率领海军将士,医治伤痛,强壮自己,以新的姿态走进海洋,完成国家重托。”

他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查找问题,辩证分析,对海军的改革和发展战略提出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从沿岸型向近海型转变等前瞻性的决策建议。再比如,他力主发展航空母舰,强调“航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海军能遂行海上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他主持起草了关于加强南沙防卫的建议,参与指导了南沙的斗争,指导完成了设置海洋观测站、修建机场等重大任务。

连刘华清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人生道路最出华彩的竟然是在古稀之年。在《刘华清年谱》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989年9月4日这一天,邓小平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刘华清任副主席等人事方案。邓小平说:“刘华清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习了好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我们军队中老干部四方面军的占大多数,这个副主席要是四方面军的。刘华清同志是四方面军的,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年轻力壮一点的,身体好,是能听党的话的。

当然听党的话的人很多,但是他的条件都具备。”在11月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73岁的刘华清正式出任军委副主席。他没有辜负党中央和邓小平的重托,没有辜负全国人民和全军指战员的期望,认真履行职责,直至1997年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军委副主席的领导岗位上退出。诚如他自己在回忆录中所言:“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

春华秋实,海晏河清。刘华清几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为理想信念奋斗了一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经历了艰苦的鄂东北游击战争和艰难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年代,刘华清随一二九师坚持对日作战,曾在刘伯承、邓小平直接领导下工作。解放战争中,刘华清创造性地采取火线入党、火线记功、火线整编等方式激发官兵斗志,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取得多次战役战斗的胜利。进军大西南后,他探索创办正规军事院校、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军政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海军正规化建设和国防科研方面继续探索,主持编写修改海军条令条例和教材;出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白手起家,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舰船科研发展路子。“文化大革命”中,他受不公正待遇,依然保持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组织领导过水上、水下、空中等各种兵器装备的研制和决策。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他冒着风险毅然拍板,告诉科研人员“技术上你负责,其他问题我负责”,表现了他矢志强军、献身国防的使命担当。人生的每一步,刘华清都走得光明磊落,走得踏踏实实。

在军委领导岗位上,刘华清勇于开拓、锐意改革,提出“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一要坚决,二要求实,三要听指挥”;强调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在战略指导上突出威慑、慎战、自卫,在战役战斗上要积极运用和发展攻势作战思想,夺取战争主动权。而在我国独立自主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攻坚时期,他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关键阶段做了大量工作。刘华清洁身修德、清廉自律的品格也是他人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品质。他对跑官要官现象深恶痛绝,说:“如果我们的干部提升要靠跑靠要,风气坏了,军队还有什么希望!”他律己严格,自己唯一的弟弟一生务农,“三推亲人”的故事在家乡传为佳话。

“最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历经磨难,而是保持初心。”这句话正是刘华清以他苦难辉煌的人生给我们的最好启示,他的人生道路也让我们更懂得这样一个真理:一个人、一个革命军人,只有把自己个体的命运与民族、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天地才会广阔,生命才会辉煌!